[实用新型]一种可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大气泡间歇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98998.X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39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柳蒙蒙;李翀;陈亚松;贾泽宇;唐洋博;王鑫;邢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2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焦磊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物反应器 气泡 间歇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大气泡间歇发生器,大气泡间歇发生器包括设于膜组件底部的大气泡间歇发生器,所述大气泡间歇发生器包括气体发生器空腔,所述气体发生器空腔内设有多个气体累积腔,所述气体累积腔内竖向设有大气泡间歇释放通道,所述气体发生器空腔侧部与进气支管连通;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上述大气泡间歇发生器的曝气方法;本实用新型实现间歇曝气过程,降低了曝气能耗,提高了曝气效率,有效改善了MBR系统膜表面擦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曝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可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大气泡间歇发生器。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中膜的高效截留作用,有效实现了污水停留时间和微生物停留时间的分离,具有微生物和污泥的浓度高,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小,处理效率高等优势,被公认为污水再生利用与资源化的首选技术之一,我国已成为全球MBR 工艺应用第一大国。尽管膜生物反应器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MBR 技术推广应用面临两大难题—运行能耗高及膜污染,这主要与反应器的混合状态及曝气方式有关。MBR膜运行时需要比较大的曝气量来冲刷膜表面,防止膜表面的污泥过多沉积影响MBR膜系统的稳定运行。
传统 MBR 反应器内曝气装置多为穿孔管曝气,并且曝气方式大多为连续曝气,这种曝气方式在实际规模应用过程中,由于气泡直径、气量及产生的流态无明显变化等原因,主要存在死区现象、曝气能耗高、膜擦洗效果差、容易产生膜污染等问题。为了保证膜丝表面有较好的气体冲刷效果,且减少死区、提高MBR系统有效容积等,通常采用连续的大气量曝气来维持,这种方式导致膜系统运行能耗非常高,不利于污水处理过程的低碳运行。
随着MBR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MBR系统采用间歇或曝气方式,以提高膜曝气效率并降低运行能耗,减少碳排放。当前,MBR系统内的间歇或脉冲曝气方式,大多通过开启、关闭主气管的阀门来实现,通常需要短时间内的多次开关阀门。这种运行对于阀门的制作水平要求较高,增加了前期投资成本。同时,阀门的频繁切换也容易导致其磨损,在运行过程中减少了设备使用寿命,额外增加了运行过程中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导致阀门控制的间歇或脉冲曝气方式无法大规模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大气泡间歇发生器,实现间歇曝气过程,以降低曝气能耗,提高曝气效率,改善MBR系统膜表面擦洗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大气泡间歇发生器,包括设于膜组件底部的大气泡间歇发生器,所述大气泡间歇发生器包括气体发生器空腔,所述气体发生器空腔内设有多个气体累积腔,所述气体累积腔内竖向设有大气泡间歇释放通道,所述气体发生器空腔侧部与进气支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膜组件竖向设置于膜组架内。
优选地,所述大气泡间歇发生器固定于膜组架底部。
优选地,气体发生器空腔为长方体空腔结构,其顶部与盖板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体累积腔为圆环形凹槽结构,大气泡间歇释放通道为圆环型管道结构,大气泡间歇释放通道外径小于气体累积腔外径。
优选地,所述进气支管与MBR曝气系统总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大气泡间歇释放通道内径为30-40mm,所述进气支管内径为20-30mm。
优选地,所述气体发生器空腔内还竖向设有多个不完全缓冲隔板,不完全缓冲隔板与气体发生器空腔侧部存在空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98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房建伸缩缝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于散热的LED芯片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