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管桩的余料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54440.1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72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戴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永生伟业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14 | 分类号: | B28C5/14;B28C7/00;B28C7/06;B02C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8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管桩的余料回收装置,包括机体、搅拌箱和导料漏斗,所述机体上端穿过有入料漏斗,所述入料漏斗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入料漏斗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电动粉碎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动粉碎辊,可以对掉落的混凝土进行打碎,并且配合喷洒器,对混凝土进行打湿和清理电动粉碎辊,便于进行下一步操作,同时通过设置第二电机,可以通过转动块带动抖动架进行抖动,从而增加落料软管内的落料速度,方便对混凝土进行下料,通过设置第三电机,可以使螺纹杆带动刮板进行移动,并且配合导向杆,可以使刮板对搅拌箱内壁进行清理,避免混凝土在侧壁内结块,增加清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管桩的余料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上世纪60年代末,铁道部丰台桥梁工厂开始生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C管桩,当时主要用于铁道桥梁工程的基础建设;70年代研制生产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7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上海宝山钢铁厂建设中,大量使用了日本引进的钢管桩,不仅造价高,耐久性也差,为了适应港口建设发展的需要,1987年交通部三航局从日本全套引进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生产线,PHC管桩的主要规格为椎600mm~椎1000mm,80年代后期,宁波浙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针对我国沿海地区淤泥软弱地质的特点,通过对PC管桩的改造,开发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TC管桩),PTC管桩的主要规格有椎300mm~椎600mm,1989年~1992年,原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和番禺市桥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引进管桩生产线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了国产化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1993年该项成果被原建设部列入全国重点推广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基于管桩的余料回收装置的应用愈加广泛。
市面上大多对管桩进行生产加工时,余浆不进行回收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影响使用效果,同时有回收装置的,回收装置不具有粉碎的效果,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结块等现象,影响回收效果,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管桩的余料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管桩的余料回收装置,包括机体、搅拌箱和导料漏斗,所述机体上端穿过有入料漏斗,所述入料漏斗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入料漏斗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电动粉碎辊,所述电动粉碎辊转动连接在机体上端左右两侧内,所述电动粉碎辊设置在导料漏斗上端,所述导料漏斗固定连接在机体内,所述导料漏斗底端密封连接有落料软管,所述落料软管穿过搅拌箱上端侧壁内,所述落料软管与搅拌箱密封连接,所述落料软管中部固定连接有抖动架,所述抖动架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远离抖动架一端穿过导向架内,所述导向架与带动杆滑动连接,所述搅拌箱设置在机体底端内,所述搅拌箱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内设置有搅拌辊,所述搅拌辊与搅拌箱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辊左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搅拌箱左端侧壁内,所述搅拌箱内滑动连接有刮架,且所述刮架内穿过有搅拌辊,所述刮架上端前后两侧均穿过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刮架螺旋连接,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搅拌箱上端前后两侧内,所述螺纹杆左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固定连接在搅拌箱前后两侧内。
优选的,所述抖动架左侧上的带动杆左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左端滑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转动连接在机体左侧上的导向架内,所述转动块上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机体左侧上的导向架内,所述抖动架右侧上的带动杆右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机体右侧上的导向架内。
优选的,所述机体上侧左右两端侧壁内固定连接有喷洒器,所述喷洒器靠近机体内侧一端密封连接有喷洒管,所述喷洒管设置在电动粉碎辊底侧左右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永生伟业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永生伟业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4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桩生产加工用夹持装置
- 下一篇:发电机转子轴承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