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驱用绳索检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51355.X | 申请日: | 2021-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94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飞 |
| 主分类号: | G01N21/952 | 分类号: | G01N21/952;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7 | 代理人: | 迟芳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驱用 绳索 检测器 | ||
一种顶驱用绳索检测器。顶驱用绳索因所处位置高且张拉方向不同,使用后不易直接接触,使得绳索内部出现断丝、不均匀或其他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发现。本实用新型侧插盖与下框体的两端可拆卸连接,侧插盖和下框体围合形成有配合绳索的内腔,两个驱动件并列设置在下框体内,两个驱动件之间形成有配合绳索的夹持间隙,上框体设置在下框体的上方,上框体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红外线发射板和光敏接收板,红外线发射板和光敏接收板之间形成有配合绳索的穿过空隙,控制器设置在上框体内,红外线发射板和光敏接收板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报警器设置在上框体的外壁上,报警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两个驱动件通过下框体带动上框体上的检测组件沿绳索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顶驱用绳索检测器。
背景技术:
顶部驱动装置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转盘钻井法发生了变革,诞生了顶部驱动钻井方法。该方法在一千多台海洋钻机和特殊陆地钻机上的成功使用,得到了使用者和市场的认同。它的重要意义是促进了海上和陆地钻井技术自动化的进步;其另一个意义则在于:顶部驱动钻井使用自动化接单根起下钻设备,从而不必要再试制和研究方钻杆接单根方法。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旋转钻柱和接卸钻杆立根更为有效的方法。该装置可起下28M立柱,减少了钻井时三分之一的上卸扣操作。它可以在不影响现有设备的条件下提供比转盘更大的旋转动力,可以连续起下钻、循环、旋转和下套管,还可以使被卡钻杆倒划眼。顶部驱动装置的维护保养工作尤为重要,维护工作包括对顶部驱动装置中配合使用的绳索进行维护,由于顶部驱动装置中配合使用的绳索有多根,各个绳索因所处位置高且张拉方向不同,使用后不易维护人员直接接触,在检修维护过程中,绳索的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但缺少配套的检测工具,仅靠目视或升降装置带动维护人员去接近检查,目测方式局限且既能够检查绳索外表面的完整性,维护人员依靠经验而行,不同人员检测结果易发生偏差,还容易出现疏漏,当绳索内部出现断丝、不均匀或其他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驱用绳索检测器。
一种顶驱用绳索检测器,包括下框体、侧插盖、上框体、检测组件和两个驱动件,所述下框体为匚字形框体,下框体水平设置,侧插盖竖直设置在下框体的一侧,侧插盖与下框体的两端可拆卸连接,侧插盖和下框体围合形成有配合绳索的内腔,两个驱动件并列设置在下框体内,两个驱动件之间形成有配合绳索的夹持间隙,上框体设置在下框体的上方,上框体的底部分别与侧插盖和下框体可拆卸连接,检测组件包括红外线发射板、光敏接收板、控制器和报警器,上框体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红外线发射板和光敏接收板,红外线发射板和光敏接收板之间形成有配合绳索的穿过空隙,控制器设置在上框体内,红外线发射板和光敏接收板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报警器设置在上框体的外壁上,报警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两个驱动件通过下框体带动上框体上的检测组件沿绳索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驱动件包括驱动轮和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下框体的内壁上,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装有驱动轮,驱动轮为槽轮,驱动轮滚压面形状与绳索的外形相配合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下框体包括第一组成板、第二组成板和第三组成板,所述第一组成板和第三组成板之间竖直并列设置,第二组成板竖直设置在第一组成板和第三组成板之间,第二组成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组成板和第三组成板固定连接,第二组成板包括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第一分板的一侧与第一组成板固定连接,第一分板的另一侧与第二分板的一侧相铰接,第二分板的另一侧与第三组成板固定连接,两个驱动件中的一个所述驱动件设置在第一分板的内壁上,两个驱动件中的另一个所述驱动件设置在第二分板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组成板内加工有第一插孔,第一插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组成板的长度方向同向,第三组成板内加工有第二插孔,第二插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三组成板的长度方向同向,侧插盖朝向下框体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柱和第二插柱,第一插柱与第一插孔可拆卸连接,第二插柱与第二插孔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飞,未经谭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13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成型机胎胚自动称重输送装置
- 下一篇:异形硅胶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