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白球聚合自动控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50605.8 | 申请日: | 2021-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63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伊国英;帅新远;谭志龙;崔玲敏;邓承毅;张冠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普尔树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朱孔妙 |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白球聚合自动控温装置,包括聚合釜的外壁包裹有夹套,夹套的夹套腔内设有外盘管,外盘管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气动阀连接;聚合釜的腔体内设有内盘管,内盘管为螺旋状,内盘管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气动阀连接;聚合釜的腔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PID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端连接,第一气动阀和第二气动阀分别与PID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聚合釜腔体内设置有螺旋状的内盘管,加热聚合釜时往外盘管和内盘管内同时通入热水或者水蒸气,使得聚合釜的内外同步加热,达到保持温度均匀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白球聚合自动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是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的重要材料之一,根据来源,高分子化合物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主要通过简单的低分子物质、即单体聚合而成,聚合釜则是单体聚合反应制备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工艺中重要的设备之一。
现有的聚合釜大多使用外盘管进行热交换,由于外盘管热交换面积较小,换热效率低,反应时间比较长,故限制了聚合釜的体积;如果聚合釜的直径过大,仅通过外盘管加热容易导致聚合釜腔体内温度不均匀,边缘温度和中心温度有差异,使得聚合反应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球聚合自动控温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外部加热导致聚合釜釜体内温度不均匀,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白球聚合自动控温装置,包括:聚合釜;
所述聚合釜的外壁包裹有夹套,所述夹套的夹套腔内设有外盘管,所述外盘管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气动阀连接;
所述聚合釜的腔体内设有内盘管,所述内盘管为螺旋状,所述内盘管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气动阀连接;
所述聚合釜的腔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PID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端连接,所述第一气动阀和所述第二气动阀分别与所述PID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盘管为螺旋状缠绕于所述聚合釜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聚合釜的腔体内轴线位置上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所述聚合釜外壁上方的电机连接;所述搅拌装置位于所述内盘管围合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搅拌叶连接,所述搅拌叶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为扇形。
进一步地,所述外盘管和所述内盘管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聚合釜腔体内设置有内盘管,加热聚合釜时往外盘管和内盘管内同时通入热水或者水蒸气,使得聚合釜的内外同步加热,达到保持温度均匀的目的。螺旋状的内盘管可以有效地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外盘管和内盘管由独立的气动阀控制,由PID控制器控制气动阀的开合度,调整进水或者进气量,从而达到自动化控制聚合釜腔体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夹套;2.外盘管;3.第一气动阀;4.内盘管;5.第二气动阀;6.温度传感器;7.PID控制器;8.搅拌装置;81.搅拌轴;82.搅拌叶;821.通孔;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普尔树脂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普尔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06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