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端送丝机送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49865.3 | 申请日: | 2021-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97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露;刘挺;许钦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美焊智能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9/08 | 分类号: | H01R39/08;H01R39/26;B23K9/133;B23K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云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18 | 代理人: | 肖慧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端 送丝机 送电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端送丝机送电结构,包括转矩盘,所述转矩盘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环,所述第二导电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电环,所述第二导电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环碳刷,所述第二导电环碳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环碳刷电线,所述第二导电环碳刷的外侧包裹有第二导电环碳刷保护套,所述第一导电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环碳刷,所述第一导电环碳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环碳刷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环碳刷的外侧包裹有第一导电环碳刷保护套。该前端送丝机送电结构通过碳刷将送丝机的电送到前端,且是无缠绕送电,并且送丝机和送丝盘都可以安装到焊枪前端,送丝方便了,也解决了焊丝缠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丝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前端送丝机送电结构。
背景技术
自动送丝机是在微电脑控制下,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连续稳定的送出焊丝的自动化送丝装置而送丝是焊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操作环节;
现有技术一般都是将送丝机和送丝盘装在设备焊枪后端,这样容易造成焊丝缠绕,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前端送丝机送电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端送丝机送电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一般都是将送丝机和送丝盘装在设备焊枪后端,这样容易造成焊丝缠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端送丝机送电结构,包括转矩盘,所述转矩盘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环,所述第二导电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电环,所述第二导电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环碳刷,所述第二导电环碳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电环碳刷电线,所述第二导电环碳刷的外侧包裹有第二导电环碳刷保护套,所述第一导电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环碳刷,所述第一导电环碳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环碳刷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环碳刷的外侧包裹有第一导电环碳刷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转矩盘的一侧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环碳刷保护套和第二导电环碳刷保护套均为橡胶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前端送丝机送电结构通过碳刷将送丝机的电送到前端,且是无缠绕送电,并且送丝机和送丝盘都可以安装到焊枪前端,送丝方便了,也解决了焊丝缠绕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电环与第一导电环碳刷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碳刷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矩盘;2、第二导电环;3、第一导电环;4、第一导电环碳刷; 5、第一导电环碳刷保护套;6、第二导电环碳刷;7、第二导电环碳刷保护套; 8、第一导电环碳刷电线;9、第二导电环碳刷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美焊智能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美焊智能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49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置送丝盒
- 下一篇:一种具备轻柔、蓄热保暖的纺织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