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水虻虫蛹和蛹皮的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40413.9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5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高如远;张闻柘;韩晓磊;陈敏怡;姜波;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7B4/08 | 分类号: | B07B4/08;B07B11/00;B07B11/06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水 虻虫 分离 装置 | ||
一种黑水虻虫蛹和蛹皮的分离装置,包括传送装置、送风机、进料斗、虫蛹容器及蛹皮收集装置,传送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内设传动轴,传动轴之间连接传送带,传送带的上方位置处设保护罩壳,保护罩壳的两侧边沿板固定在安装支架的上端位置处,送风机固定在安装支架的内部且位于传送带的上下两带面中间的位置处,送风机的送风口位于传送带的上带面的中部下方位置处,进料斗安装在保护罩壳上表面板的一端端部,保护罩壳的另一端端部为敞开口并构为虫蛹出料口,虫蛹容器设在虫蛹出料口的下方,保护罩壳上表面板的中部有蛹皮出料口,蛹皮收集装置安装在蛹皮出料口。结构简单可靠,提高分离效率,省去人工操作;成本低,保证虫蛹与蛹皮的分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黑水虻养殖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虫蛹和蛹皮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黑水虻(
现有的黑水虻虫蛹与蛹皮的传统分离方式是使用不同规格的筛网对不同规格的虫蛹和蛹皮进行逐步筛选分离,此种分离方式费时费力,且分离程度较为粗糙,分离效果差,收集的蛹体中往往会混杂蛹皮,在增大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大制约了虫蛹和蛹皮后续的深加工和再利用。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对黑水虻虫蛹和蛹皮进行高效分离的装置。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黑水虻虫蛹和蛹皮的分离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方便耐用,有利于实现对于黑水虻虫蛹与蛹皮高效率精细化分离且分离效果优异。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黑水虻虫蛹和蛹皮的分离装置,包括有传送装置、送风机、进料斗、虫蛹容器以及蛹皮收集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有一支承在地坪上的安装支架,在安装支架内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传动轴,在多个所述传动轴之间传动连接有一传送带,该传送带的上带面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一保护罩壳,且该保护罩壳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位置处,所述送风机固定在安装支架的内部且定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下两带面中间的位置处,该送风机的送风口定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带面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下方位置处,所述进料斗固定安装在所述保护罩壳上表面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近端部位置处,且该进料斗与保护罩壳内部的中空型腔相导通,而所述保护罩壳长度方向远离该进料斗的一端端部为敞开口构造并形成为一虫蛹出料口,所述虫蛹容器设置在该虫蛹出料口的下方位置处,且在所述保护罩壳上表面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形成有一蛹皮出料口,所述蛹皮收集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蛹皮出料口处且该蛹皮收集装置同样与所述保护罩壳内部的中空型腔相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保护罩壳的内部中空型腔内设置有两片挡风板,两片挡风板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带面的上方位置处且以平行于该传送带长度方向的状态设置,且两片挡风板分别设置在对应于所述蛹皮出料口的下部的两侧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带为具有网孔的筛网带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404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压自吸附热升华转印纸
- 下一篇:一种用于健身器械的弹片及弹性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