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废气处理装置用生物滤塔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26164.8 | 申请日: | 2021-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6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鸿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44;B01D53/04;B03C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周溪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废气 处理 装置 生物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废气处理装置用生物滤塔系统,包括底座,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静电吸附过滤器,静电吸附过滤器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气通道,静电吸附过滤器背离进气通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生物滤塔,生物滤塔的内部从左往右依次开设有相通的预洗腔和吸附处理腔,吸附处理腔内壁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生物填料层,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废气处理装置用生物滤塔系统,该生物滤塔系统由静电吸附系统、生物滤塔系统、活性炭吸附塔三种组合搭配而成,使得组合式废气处理装置具有多样系统性,能够根据废气的特性,制定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组合设备,从而对废气进行高效快速的净化处理,能够有效地解决客户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废气处理装置用生物滤塔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滤塔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在污水处理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展起来,使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使废气得到净化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废气经过生物滤塔处理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生物滤塔在废气处理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生物滤塔系统组成形式单一,不能够对废气进行充分高效的过滤净化,且生物控制培养不够精准,不能保证微生物处于最适宜的生产环境,从而降低了废气净化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废气处理装置用生物滤塔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生物滤塔系统组成形式单一,不能够对废气进行充分高效的过滤净化,且生物控制培养不够精准,不能保证微生物处于最适宜的生产环境,从而降低了废气净化的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废气处理装置用生物滤塔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静电吸附过滤器,所述静电吸附过滤器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气通道,所述静电吸附过滤器背离进气通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生物滤塔,所述生物滤塔的内部从左往右依次开设有相通的预洗腔和吸附处理腔,所述吸附处理腔内壁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生物填料层,两个所述生物填料层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感应探头,所述吸附处理腔内壁背离预洗腔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生物滤床,所述生物滤塔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微生物调控箱,所述微生物调控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补充调节液箱、温湿度传感器和PH检测计,所述微生物调控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处理器,所述微生物调控箱的任意一侧固定安装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的出气口穿过生物滤塔固定连通有两个喷淋管,所述生物滤塔背离静电吸附过滤器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活性炭吸附塔,所述活性炭吸附塔背离生物滤塔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放风机,所述排放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背离排放风机的一端固定连通有高空排放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静电吸附过滤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静电吸附极板,多个所述静电吸附极板均通过外接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洗腔与吸附处理腔的连通处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架,所述预洗腔内壁背离吸附处理腔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加湿板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喷淋管分别与两个生物填料层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活性炭吸附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空排放管的高度设置为十五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感应探头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和PH检测计电性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PH检测计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与加湿器电性连接,所述排放风机通过外接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鸿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鸿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261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