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炉膛秸秆充分燃烧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08183.8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91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发潜;郑云琴;莫肯堂;唐力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发潜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F23M11/04;F23C9/06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崔新芬 |
地址: | 5302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炉膛 秸秆 充分 燃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炉膛秸秆充分燃烧检测装置,涉及锅炉领域,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外侧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框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置物箱和控制单元,所述置物箱位于控制单元一侧固定设置有网格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有置物箱、网格板和导热板形成气体转换结构,主体下端的进气口与锅炉的排气口相连接,一氧化碳气体会通过网格板与生石灰进行接触产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以及钙,通过设置有一氧化碳检测仪、控制单元、电机和遮挡板形成气体阻挡结构,保证在锅炉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时,会自动停止排放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钙,浓度下降后,会重新感应进行排放,减少燃烧排放的一氧化碳,更加的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炉膛秸秆充分燃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
锅炉内部在燃烧时需要尽量保证可燃物进行充分燃烧,保证能量的转换效率,因此需要使用完全燃烧检测装置进行观察锅炉内部具体的情况,充分燃烧检测装置一般是通过检测锅炉内部的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判断是否为充分燃烧。
目前现有的完全燃烧检测装置只能对锅炉内部可燃物的燃烧情况进行判断,不能有效的对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有毒的一氧化碳进行处理,大量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炉膛秸秆充分燃烧检测装置,以解决锅炉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污染环境问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炉膛秸秆充分燃烧检测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外侧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框体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置物箱和控制单元,所述置物箱位于控制单元一侧固定设置有网格板,且置物箱位于网格板的下方设置有挡板,所述置物箱下方固定设置有导热板,所述控制单元顶部固定设置有电机和固定块,所述控制单元底部固定设置有一氧化碳检测仪,所述电机一侧与转动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贯穿于遮挡板与固定块相连接,所述框体内部位于排气口一端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所述框体外部位于控制单元一侧设置有警示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置物箱、网格板和导热板形成气体转换结构,主体下端的进气口与锅炉的排气口相连接,锅炉内部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进入到主体内部,包含热量的气体会将热量通过导热板对置物箱的生石灰进行加热,同时一氧化碳气体会通过网格板与生石灰进行接触产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以及钙,且通过设置有一氧化碳检测仪、控制单元、电机和遮挡板形成气体阻挡结构,一氧化碳检测仪会对进入到主体的一氧化碳进行浓度检测,当浓度较高时,会通过控制单元运行电机通过遮挡板对主体的排气口进行封闭,封闭的一氧化碳会通过锅炉的燃烧转换为二氧化碳,通过上述两组结构,保证在锅炉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时,会自动停止排放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钙,浓度下降后,会重新感应进行排放,减少燃烧排放的一氧化碳,更加的环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挡板一侧固定设置有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在遮挡板与安装块接触后不会出现气体泄露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体内部位于进气口一端固定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锅炉燃烧产生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不会直接向外界排出,更加的环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体顶部位于置物箱一侧设置有封口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进入框体的气体不会出现泄露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电子连接线与电机、警示灯和一氧化碳检测仪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发潜,未经李发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81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