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依靠介质助沉高负荷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07424.7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88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宋庆;惠静;王永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伟晟壹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0 | 代理人: | 陈铖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依靠 介质 助沉高 负荷 沉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依靠介质助沉高负荷沉淀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放置的反应池、絮凝池、沉淀池,沉淀池一侧连接有介质循环泵,介质循环泵上连接有回流管,回流管上装设有助沉介质回收器,反应池一侧连接有进水管,助沉介质回收器一侧连接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污水经进水管排出反应池内并加入混凝剂反应一端时间后,将反应池内水抽入絮凝池然后加入助凝剂搅拌反应一端时间后将絮凝池内水抽入沉淀池沉淀,然后通过介质循环泵将沉淀絮凝物抽入助沉介质回收器,然后将絮凝物中含有助沉介质的水过滤出来排入反应池内再次利用,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依靠介质助沉高负荷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废水的超标排放导致的大面积水污染现象已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成为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加强了对水环境的保护,同时严格规定污水排放标准。
现有污水处理过程中经沉淀池中排出的水中还含有少量助沉介质,直接将含有少量助沉介质的排出,不仅污染环境也提高了污水处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靠介质助沉高负荷沉淀装置,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过程中经沉淀池中排出的水中还含有少量助沉介质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依靠介质助沉高负荷沉淀装置,包括依次放置的反应池、絮凝池、沉淀池,沉淀池一侧连接有介质循环泵,介质循环泵上连接有回流管,回流管上装设有助沉介质回收器,反应池一侧连接有进水管,助沉介质回收器一侧连接有出水管。
可选的,助沉介质回收器包括桶体、装设设在桶体内的过滤桶、装设在过滤桶内壁的多个挡板、滑动配合在过滤桶内的滤筒、套设在滤筒周侧的与挡板一一对应的过滤板、装设在回流管与过滤桶之间的分流组件。
可选的,分流组件包括与回流管连接的分流罐、贯穿桶体连接在分流罐和过滤桶之间与挡板一一对应的分流管。
可选的,过滤板位于挡板上方,分流管与滤筒连接处位于挡板上方。
可选的,过滤桶为均布有孔洞的桶体结构,且过滤桶侧部沿轴心线方向开设有缺口,缺口内滑动配合与弧形滤板。
可选的,桶体上装设有U型架,U型架上装设有电动推杆,且滤筒固定在电动推杆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将污水经进水管排出反应池内并加入混凝剂反应一端时间后,将反应池内水抽入絮凝池然后加入助凝剂搅拌反应一端时间后将絮凝池内水抽入沉淀池沉淀,然后通过介质循环泵将沉淀絮凝物抽入助沉介质回收器,然后将絮凝物中含有助沉介质的水过滤出来排入反应池内再次利用,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成本。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桶体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反应池1,絮凝池2,沉淀池3,介质循环泵4,回流管5,助沉介质回收器6,进水管7,出水管8,桶体9,过滤桶10,挡板11,滤筒12,过滤板13,分流管14,缺口15,弧形滤板16,U型架17,电动推杆18,分流罐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7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布
- 下一篇:一种沥青加工用粉尘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