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探井废弃钻井液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07157.3 | 申请日: | 2021-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0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崔思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市宜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0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井 废弃 钻井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探井废弃钻井液净化装置,包括沉淀管,沉淀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且沉淀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沉淀管的内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阻拦板,且相邻的两个阻拦板之间设置有沉淀腔,沉淀管的下端设置有与沉淀腔连通的排泥机构,且排泥机构的一端连接有储泥箱,在对废液进行沉淀处理时将混有沉淀剂的废水通过进水管排进沉淀管内,废水在沉淀管内流动时通过若干个阻拦板的阻拦将废液中的沉淀物阻拦沉淀下来,大大提高对废液沉淀处理的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的排泥机构实现对沉淀的淤泥清理排出,使得淤泥的清理更加的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钻井液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探井废弃钻井液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钻井作业完成之后,大部分钻井液通常都要被废弃掉,成为钻井作业中数量最多、环境影响最大的污染源。其中油田钻井产生的废弃钻井液为主要污染源,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逐渐重视对钻井废液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发现现有的钻井废液在进行沉淀处理时对于添加沉淀剂搅拌后的废液的沉淀处理效率低,同时对于沉淀的淤泥的清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井废弃钻井液净化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现有的钻井废液的沉淀处理效率低,同时对于沉淀的淤泥的清理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探井废弃钻井液净化装置,包括沉淀管,沉淀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且沉淀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沉淀管的内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阻拦板,且相邻的两个阻拦板之间设置有沉淀腔,沉淀管的下端设置有与沉淀腔连通的排泥机构,且排泥机构的一端连接有储泥箱,在对废液进行沉淀处理时将混有沉淀剂的废水通过进水管排进沉淀管内,废水在沉淀管内流动时通过若干个阻拦板的阻拦将废液中的沉淀物阻拦沉淀下来,大大提高对废液沉淀处理的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的排泥机构实现对沉淀的淤泥清理排出,使得淤泥的清理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的,沉淀管的下侧靠近两端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板,且沉淀管的下侧与排泥机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排料口,通过设置的支撑板实现对沉淀管的支撑,并通过设置的排料口实现将淤泥排向排泥机构。
进一步的,排泥机构包括与排料口连接的排泥盒,排泥盒的内侧设置有不断转动的螺旋杆,且排泥盒的一端设置有与储泥箱连接的排泥管,通过不断转动的螺旋杆不断的转动将排泥盒内的淤泥通过排泥管排出。
进一步的,螺旋杆远离排泥管的一端的中心轴穿过排泥盒固定设置有齿轮,齿轮与固定在排泥盒上的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通过电机驱动齿轮带动螺旋杆转动进行排泥。
进一步的,储泥箱的内侧靠近排泥管的一侧设置有封闭机构,封闭机构包括转动杆,转动杆的下侧固定设置有对排泥管进行封堵的封盖,且转动杆的一端穿过储泥箱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拨杆,储泥箱的外侧与拨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旋拧有对拨杆进行限位阻拦的限位螺丝,在不排泥时,通过拨杆转动转动杆使得封盖翻转对排泥管的端口进行封堵,并通过旋拧限位螺丝对拨杆进行阻拦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对废液进行沉淀处理时将混有沉淀剂的废水通过进水管排进沉淀管内,废水在沉淀管内流动时通过若干个阻拦板的阻拦将废液中的沉淀物阻拦沉淀下来,大大提高对废液沉淀处理的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的排泥机构实现对沉淀的淤泥清理排出,使得淤泥的清理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探井废弃钻井液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市宜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庆市宜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71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