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固定的磁吸式琴码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05437.0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69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昀;朱梓乔;徐芳棋;吴嘉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美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10D3/04 | 分类号: | G10D3/04;G10D1/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雪 |
地址: | 310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磁吸式琴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固定的磁吸式琴码,包括码体及码体上部的码头,所述码头设有码头搁弦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码体下部的两个支脚均设有上强力磁铁块,码体放设于琴面板上方,琴面板下方设有与上强力磁铁块相互吸合的下强力磁铁块。本实用新型采取传统中间挖空造型配合稳定性较好的磁吸石起到固定琴码的作用;上下两部分磁吸石分别作用于琴面上下,分开时互相分离,结合时又可以紧紧相吸。在弹奏中,在保证发出的音质、音频不输于传统古筝琴码的前提下,又不使民族乐器的韵味打折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固定的磁吸式琴码。
背景技术
古筝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古筝的筝码在演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琴弦拨动必须通过筝码传导方可带动面板震动,引起共鸣箱共鸣。其二,筝码在起着支撑琴弦的作用,尤其左手演奏中的“吟、揉、按、滑、颤”,必须以筝码的绝对稳定为前提。然而在弹奏古筝、挪动筝体等行为的过程中,琴码极易产生跑码、滑码的现象。而每次想要调试琴码排位,又需要借助琴码尺进行繁琐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固定的磁吸式琴码。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固定的磁吸式琴码,包括码体及码体上部的码头,所述码头设有码头搁弦槽,所述码体下部的两个支脚均设有上强力磁铁块,码体放设于琴面板上方,琴面板下方设有与上强力磁铁块相互吸合的下强力磁铁块。
进一步的,所述码体下部设有卯眼,所述上强力磁铁块设有榫头,上强力磁铁块通过榫头与卯眼插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下强力磁铁块嵌设在木块中。
进一步的,所述木块下侧设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为半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上强力磁铁块设于码体下部支脚的内侧。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取传统中间挖空造型配合稳定性较好的磁吸石起到固定琴码的作用;上下两部分磁吸石分别作用于琴面上下,分开时互相分离,结合时又可以紧紧相吸。在弹奏中,在保证发出的音质、音频不输于传统古筝琴码的前提下,又不使民族乐器的韵味打折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固定的磁吸式琴码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固定的磁吸式琴码应用示意图。
其中,1、码头搁弦槽,2、码体,3、榫头,4、木块,5、上强力磁铁块6、下强力磁铁块,7、把手,8、码头,9、卯眼,10、琴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方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所示,一种可固定的磁吸式琴码,包括码体2及码体2上部的码头8,所述码头8设有码头8搁弦槽1,用于搁置琴弦。所述码体2下部的两个支脚均设有上强力磁铁块5,码体2放设于琴面板10上方,琴面板10下方设有与上强力磁铁块5相互吸合的下强力磁铁块6。下强力磁铁块6可对应吸合两个支脚上的上强力磁铁块5。
所述码体2下部设有卯眼9,所述上强力磁铁块5设有榫头3,上强力磁铁块5通过榫头3与卯眼9插接固定,便于组装或者改装。
所述下强力磁铁块6嵌设在木块4中,方便使用和移动。
所述木块4下侧设有把手7,所述把手7为半圆形。便于下强力磁铁块6的移动和拿取。
所述上强力磁铁块5设于码体2下部支脚的内侧,不影响使用和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美术学院,未经中国美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5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转向四向电动叉车车身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安装牢固的全瓷人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