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沉降变形自动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05382.3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87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郭锋锋;张永杰;邱斌;黄思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G01C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衣明春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利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沉降 变形 自动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沉降变形自动监测装置,包括隧道本体和防护箱,隧道本体内部拱顶上固定连接有导线,防护箱内固定连接有中央控制器,导线下方连接有激光传感器,隧道本体一侧设置有底座,底座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方固定连接有端板,端板内嵌设有光伏板。该隧道沉降变形自动监测装置设置有导线、激光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当隧道本体上方拱顶上任意部分出现沉降变形时,都会导致五组激光传感器的延长线不处于同一中心点,当偏差过大时,中央控制器将出现问题的五组激光传感器的位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室内,从而实现对隧道本体内沉降变形部分的自动实时监测,且监测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沉降变形自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铺设范围越来越大,隧道的使用频率也随之越来越大,尤其是云贵和川渝地区,隧道的开设尤为频繁,在隧道搭建完成后,需要对隧道拱顶进行实时监测,防止隧道拱顶发生沉降变形,最终导致隧道塌方,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而目前所使用的隧道沉降变形装置,一般都是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隧道内部拱顶进行定时监测,对于较长的隧道来说,不仅工作强度较大,且监测精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沉降变形自动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所使用的隧道沉降变形装置,一般都是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隧道内部拱顶进行定时监测,对于较长的隧道来说,不仅工作强度较大,且监测精度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沉降变形自动监测装置,包括隧道本体和防护箱,隧道本体内部拱顶上固定连接有导线,防护箱内固定连接有中央控制器,导线下方连接有激光传感器,隧道本体一侧设置有底座,底座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方固定连接有端板,端板内嵌设有光伏板。
优选的,支撑板上开设有空槽,空槽内部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托板,L形托板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有插杆,插杆插接在插孔内,插孔开设在防护箱底面上。
优选的,防护箱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防护箱一侧活动连接有箱门,箱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箱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导线和激光传感器在隧道本体内部拱顶上方等距离设置有五组,且五组激光传感器的延长线在同一中心点上。
优选的,伸缩杆、凸块、L形托板、插杆和插孔构成调节结构,且插杆和插孔之间过盈配合。
优选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回”字型,且第一隔板内部横截面面积与第二隔板外部横截面面积相等,并且第二隔板的材料为橡胶。
该隧道沉降变形自动监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有益效果1.设置有导线、激光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将隧道本体上方拱顶等分呈五部分,每一部分别固定一组激光传感器,五组激光传感器的延长线处于同一中心点上,并在隧道本体内每隔五十米的间距设置同样的五组激光传感器,当隧道本体上方拱顶上任意部分出现沉降变形时,都会导致五组激光传感器的延长线不处于同一中心点,当偏差过大时,激光传感器将位置信号传导至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将出现问题的五组激光传感器的位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室内,从而实现对隧道本体内沉降变形部分的自动实时监测,且监测精度较高。
有益效果2.设置有空槽、伸缩杆、凸块、L形托板、插杆和插孔,在安装防护箱时,启动伸缩杆,伸缩杆通过凸块带动L形托板向下移动,然后将防护箱下方的插孔与插杆对应,向下推动防护箱,使插杆插入插孔中,从而便于将防护箱安装在支撑板一侧,同时检修时,启动伸缩杆,伸缩杆带动防护箱上下移动,便于适应检修人员的身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53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动态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AI云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