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抗爆用桁架构筑物密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200424.4 | 申请日: | 2021-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04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何斌斌;吴兵;王晶鑫;张水晶;马秋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 主分类号: | E21F17/107 | 分类号: | E21F17/107 |
| 代理公司: | 青岛锦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3 | 代理人: | 邵朋程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抗爆用 桁架 构筑物 密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煤矿井下抗爆用桁架构筑物密闭装置,包括主矩形框架结构和依巷道顶部形状变化而能够相应调整的弧形调节结构,主矩形框架结构布置在巷道的中下部,弧形调节结构连接在主矩形框架结构的上方;在主矩形框架结构和弧形调节结构的背面均设置有多个三角形支撑结构,所述三角形支撑结构对应与巷道的底面、侧壁或顶面相连接;所述主矩形框架结构是由若干个桁架单体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弧形调节结构和三角形支撑结构分别是由若干个桁架单体和一个或多个转角连接体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桁架构筑物密闭装置,相对轻质铰接结构,强度明显提高,而且重量轻,顶部弧形调节结构可具有多种形状以适应各种巷道截面,组装拆卸也比较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火灾救灾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抗爆用桁架构筑物密闭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火灾不仅烧毁装备和资源,造成作业场所人员伤亡,而且还会诱发瓦斯爆炸,救灾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救灾行动的快速性是火灾救灾成功的关键。煤矿巷道快速密闭技术是火势发展、窒息灭火的有效手段,为煤矿火灾救灾实践广泛采用。
目前,矿井火灾以建筑密闭为主要封闭措施,此密闭结构以砂石、混凝土充填构筑为主,由于需要准备大量材料,人工垒砌墙体,不仅施工耗时,且需要大量人员在现场施工,效率低下。近年来,煤矿安全技术研究领域研发了多种煤矿井下快速密闭技术,主要有基于高膨胀系数的高分子快速充填技术和快速凝固、成形的无机材料充填成墙技术。然而,这类技术仍然存在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的缺点。
关于快速构筑的密闭墙体存在一些报道。快速密闭墙体搭建较快的应为轻质铰接结构,如申请号为CN201811360878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密闭墙快速立模装置及施工方法,此方法可以迅速搭建密闭墙体,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结构单一,与巷道的四壁链接不密切,其所能承受的风压较小,多配合充填高分子材料增强其强度。然而充填又会出现运料难,费时、费力等问题。还有一些采用钢结构搭建骨架,填充轻质材料用以抵抗冲击波的快速密闭墙体,如申请号为CN20192080948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冲击性的矿井灾变区域快速密闭装置,该装置密闭采用钢制结构来增强密闭墙体的强度,充填物质较轻,但是钢制结构难以满足不同巷道的截面,需要实际尺寸用以制作,这极大延误了火区密闭的最佳时间,而且钢制结构体积大,且重量大。由此看来,现有快速构筑的密闭墙体,无论是轻质铰接结构,还是钢制结构,较建筑密闭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效率低、适应性差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煤矿井下抗爆用桁架构筑物密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煤矿井下抗爆用桁架构筑物密闭装置,包括主矩形框架结构和依巷道顶部形状变化而能够相应调整的弧形调节结构,主矩形框架结构布置在巷道的中下部,弧形调节结构连接在主矩形框架结构的上方;
在主矩形框架结构和弧形调节结构的背面均设置有多个三角形支撑结构,所述三角形支撑结构对应与巷道的底面、侧壁或顶面相连接;
所述主矩形框架结构是由若干个桁架单体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弧形调节结构和三角形支撑结构分别是由若干个桁架单体和一个或多个转角连接体连接而成;
所述桁架单体呈长方体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方形框和第二方形框,在第一方形框和第二方形框的四角处对应连接四条棱柱,第一方形框、第二方形框和四条棱柱为一体式结构,在第一方形框、第二方形框和棱柱上均间隔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转角连接体包括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第一贴合面的一边和第二贴合面的一边相铰接,在第一贴合面上设置第一弧形条,在第一弧形条的中线处设置有第一条形孔,在第二贴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条,在第二弧形条的中线处设置有第二条形孔,第一弧形条和第二弧形条呈错位布置,在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中对应穿过有锁紧螺母;在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上也均间隔设置有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004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碳酸酯板装饰幕墙坡屋面檐口节点
- 下一篇:一种高密封性波纹管补偿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