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均热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68981.2 | 申请日: | 2021-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4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国;陈伟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英维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兆林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均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均热板,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该均热板包括用于接触热源的基体,所述基体包括一容纳相变工质的腔体,所述腔体内侧设有至少一个条状毛细结构,所述条状毛细结构的一端位于加热源区域且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加热源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条状毛细结构在沿均热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腔体的相对两侧内表面至少部分接触。该均热板中的条状毛细结构至少部分与腔体内表面接触,从而可以快速吸收液态冷却工质,再通过自身的毛细结构将液态冷却工质快速引导至腔体蒸发侧表面。由于条状毛细结构由加热源区域向腔体边缘方向延伸,因此,增强了相对加热源区域远距离的位置的回水能力,提高了均热板的均温性和整体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均热板。
背景技术
均热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通信设备、LED照明等领域的利用相变传热的板状散热装置,其具有一真空腔体,真空腔体内注有水或乙二醇等液态冷却工质。均热板的传热原理是,当热量由热源传导至蒸发侧的板面时,腔体内的液态冷却工质在吸收热量后发生汽化并迅速膨胀充满整个腔体,当气相的冷却工质接触到另一侧温度较低的板面时,便会发生冷凝现象,同时放出热量,从而实现了热量由蒸发侧至冷凝侧方向的传导,冷凝后的液态冷却工质回流到蒸发侧再次吸收热量,实现往复运行。
现有的真空均热板一般会在热源部位设置毛细结构以加强气相冷却工质的冷凝回流,然而腔体远离热源处的冷却工质回流到热源部位的能力较弱,使得均热板整体散热性能较差。
因此,如何提高均热板的远距离的回水能力,提高均热板的均温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热板,该均热板能够提高远距离的回水能力,提高均热板的均温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均热板,包括用于接触热源的基体,所述基体包括一容纳相变工质的腔体,所述腔体内侧设有至少一个条状毛细结构,所述条状毛细结构的一端位于加热源区域且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加热源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条状毛细结构在沿均热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腔体的相对两侧内表面至少部分接触。
优选地,所述腔体内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毛细结构,所述条状毛细结构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形成第一复合毛细结构。
优选地,所述腔体内位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对侧的表面设有第二毛细结构,所述条状毛细结构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形成第二复合毛细结构。
优选地,所述条状毛细结构的局部复合有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毛细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毛细结构为网状毛细结构,所述条状毛细结构为金属粉末烧结结构。
优选地,所述加热源区域位于所述腔体的中心部位,多个所述条状毛细结构沿所述加热源区域的周向呈辐射状分布。
优选地,所述条状毛细结构远离所述加热源区域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边之间预留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条状毛细结构在沿所述均热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沟槽毛细结构和粉末毛细结构。
优选地,所述基体包括用于围成所述腔体并且板面相对布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优选地,所述条状毛细结构为直线形条状结构或曲线形条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条状毛细结构远离所述加热源区域的一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分支条状毛细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英维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英维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68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向流动的止回阀
- 下一篇:纯化水存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