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防震动的钢壳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56769.4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80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邵振东;张庆庆;吕绍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捷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24 | 分类号: | H01M50/224;H01M50/242;H01M50/271;H01M50/249;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元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9 | 代理人: | 王荣君 |
地址: | 231323 安徽省六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池 震动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防震动的钢壳,包括钢壳,钢壳的内壁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件,三个支撑件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力板,三个导力板的一侧表面通过转轴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板,三个活动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内胆的内部安装新能源电池,三个伸缩杆的上下两端固定的活动板,通过六个支撑件表面固定的导力板提供支撑力,钢壳受到外力作用下,将作用力传导至内胆,伸缩杆提供缓冲,通过三个第一弹簧吸收动能,避免内胆震动,保障新能源电池的使用寿命,五个第二弹簧为内胆提供五个方向的压力,使内胆位于整个行程的中部,避免内胆的行程过短,防震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防震动的钢壳。
背景技术
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属锂离子电池,其构造可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等几部分,从正极材料上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致可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所谓磷酸铁锂电池,是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而三元锂电池则是正极使用镍钴铝或镍钴锰三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搭配而成的锂离子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最大的优势就是能量密度高,它可以通过调整正极材料中镍的占比,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在电动汽车把续驶里程作为主要技术参数的情况下,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已成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选择。
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新能源电池采用缓冲棉包裹后放入钢壳中,在汽车行使过程中车辆受到的各个方向力传递至钢壳内部的电池,使电池与钢壳发生碰撞,但是传统的缓冲棉吸能效果差,电池与钢壳的碰撞过程中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具有安全隐患,而且车辆转弯过程中电池受到向心力,电池的四角与钢壳发生碰撞,接触面积小,极易发生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防震动的钢壳,旨在解决使用过程中电池与钢壳发生碰撞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防震动的钢壳,包括钢壳,所述钢壳的内壁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件,三个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力板,三个所述导力板的一侧表面通过转轴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板,三个所述活动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三个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一弹簧,三个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还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三个所述活动板的一侧表面还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三个支撑件,三个所述支撑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内胆,所述内胆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钢壳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壳盖,
优选的,六个所述支撑件均包括轴承,六个所述轴承的内壁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六个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均套设有转动帽。
优选的,三个所述支撑件均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三个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钢壳的内壁表面与壳盖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每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相对应内胆的外表面及挡板的上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内胆的外表面与挡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均位于多个限位环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内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挡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密封圈的上表面与卡槽的内壁表面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防震动的钢壳,工作时,内胆的内部安装新能源电池,三个伸缩杆的上下两端固定的活动板,通过六个支撑件表面固定的导力板提供支撑力,钢壳受到外力作用下,将作用力传导至内胆,伸缩杆提供缓冲,通过三个第一弹簧吸收动能,避免内胆震动,保障新能源电池的使用寿命,五个第二弹簧为内胆提供五个方向的压力,使内胆位于整个行程的中部,避免内胆的行程过短,防震效果好,六个支撑件在内胆受到向心力时,六个转动帽通过轴承旋转,调节向心力的角度,使伸缩杆提供缓冲,能够适应不同方向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胆的剖视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捷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捷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567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锂电池钢壳用打磨设备
- 下一篇:熟料库放料装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