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加泄压降水系统及其地基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43493.6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08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顾国荣;梁振宁;王美云;蔡永生;张静;姚正源;谢飞;刘雪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2D3/12;E02D19/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刘宗磊 |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加泄压 降水 系统 及其 地基 处理 | ||
1.一种循环加泄压降水系统,所述降水系统包含有若干排水结构(1),所述排水结构(1)底部穿过地层至地下水位以下,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系统包含有增压装置(3)、负压装置(4)和控制系统(5),增压装置(3)、负压装置(4)均与控制系统(5)相连;
各所述排水结构(1)的内部为中空且底部设有透水孔(9)与所述地下水位相通,所述若干排水结构(1)分为增压排水结构(1-1)和负压排水结构(1-2);
所述增压装置(3)通过增压管路(2-2)与各所述增压排水结构(1-1)相连,所述负压装置(4)通过负压管路(2-1)与各所述负压排水结构(1-2)相连;
增压装置(3)在各所述增压排水结构(1-1)内充气形成正压促使地下水向周围的负压排水结构(1-2)流动,负压装置(4)在所述负压排水结构(1-2)内形成负压使得外部地下水进入所述负压排水结构(1-2)内部并抽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加泄压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排水结构(1-1)和所述负压排水结构(1-2)交错分布于地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加泄压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为复合结构的管桩,从内至外依次为内管材(13)、透水材料(14)、过滤材料(15),在所述内管材(13)底部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所述透水孔(9);
所述内管材(13)的底端开口由底盖(16)密封,在所述排水结构顶部设有密封结构(8),所述密封结构(8)套置在内管材(13)顶端外径上并与所述透水材料(14)、所述过滤材料(15)的上端面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加泄压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材(13)顶端通过变径接头与所述增压管路(2-2)或者负压管路(2-1)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加泄压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系统还包括:
增压阀门(12-2),设置在增压装置(3)和增压管路(2-2)之间;
负压阀门(12-1),设置在负压装置(4)和负压管路(2-1)之间;
水位传感器(10),至少安装在所述负压排水结构(1-2)的内部,用于监测地下水位高度;其中,
增压阀门(12-2)、负压阀门(12-1)、所述水位传感器(10)均与控制系统(5)相连,所述控制系统(5)根据水位传感器(10)监测的地下水位高度来控制增压装置(3)及其增压阀门(12-2)通过增压管路(2-2)在增压排水结构(1-1)内形成正压排水,和/或,控制负压装置(4)及其负压阀门(12-1)通过负压管路(2-1)在负压排水结构(1-2)内形成负压抽水。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循环加泄压降水系统的地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处理系统包括有注浆装置(6),所述注浆装置(6)通过增压管路(2-2)、负压管路(2-1)分别与增压排水结构(1-1)、负压排水结构(1-2)相连,且注浆装置(6)与增压管路(2-2)、负压管路(2-1)之间均设置有一注浆阀门(11),注浆装置(6)、注浆阀门(11)均与所述控制系统(5)相连;
增压阀门(12-2)或者负压阀门(12-1)在开启状态下,两个所述注浆阀门(11)均为保持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434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研磨套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理的集装箱漏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