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回收式人工鱼巢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28913.3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2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挺兵;刘开润;杨德国;黄哲参;吴兴兵;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通海县水产工作站;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70 | 分类号: | A01K61/70;A01K61/73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人工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式人工鱼巢组件,属于人工鱼巢技术领域,包括两根插于湖底的竹竿,两个所述竹竿的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泡沫板,所述泡沫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尼龙绳,所述尼龙绳的上等距栓接有聚丙烯编织丝鱼巢;其中,所述聚丙烯编织丝鱼巢由尼龙扎带与聚丙烯短编织丝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人工材料聚丙烯编织丝制作鱼巢,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制作简单,诱鱼效果好,着卵率高,通过聚丙烯编织丝制作鱼巢并放置于湖泊浅水水域,辅以简单的维护管理即可满足产粘性卵鱼类产卵和着卵的需求,聚丙烯编织丝制作的鱼巢不易腐烂,在使用时便于维护,在使用后清理晾晒后储存,可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鱼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式人工鱼巢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鱼类天然栖息水域受到的各类干扰越来越多,许多鱼类都丧失了自然产卵的生境条件,为了恢复鱼类的自然产卵,人工鱼巢技术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人工鱼巢技术是指人工制作鱼巢并投放到自然水体,为产沉粘性卵鱼类产卵提供所需的粘附基质,以实现鱼类自然增殖的目的。
用于制作人工鱼巢的材料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材料,如新鲜的芦竹、芦苇、茭草、菖蒲等水生植物及松树枝、柳树根、棕榈皮等陆生植物成分;另外一类是人工材料,常用的是网片、塑料片(管)、水泥制件的构件,大部分天然材料的优点是诱鱼效果好、鱼卵附着率高,但缺点是材料来源有限、使用寿命短、加工相对费时,不利于大规模生产,而且在使用时不便于维护,使用后不便于进行回收利用。已有的人工材料虽然可以大都可以大规模生产,但是因颜色、形状等与天然材料有明显差异,不易被鱼类接受,因而诱鱼效果较天然材料差,鱼卵附着率也相对更低。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回收式人工鱼巢组件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式人工鱼巢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天然材料来源有限、使用寿命短、加工相对费时,不利于大规模生产,而且在使用时不便于维护,使用后不便于进行回收利用的问题,以及现有人工材料颜色、形状与天然材料差异明显,诱鱼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回收式人工鱼巢组件,包括两根插于湖底的竹竿,两个所述竹竿的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泡沫板,所述泡沫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尼龙绳,所述尼龙绳上等距栓接有聚丙烯编织丝鱼巢;其中,所述聚丙烯编织丝鱼巢由尼龙扎带与聚丙烯短编织丝连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尼龙扎带从聚丙烯短编织丝中间位置扎紧连接,所述聚丙烯编织丝颜色为浅绿色,宽度为3mm,短编织丝的长度为80-100cm。
优选的:所述竹竿的长度为3-5m,直径为5±1cm,泡沫板为方形板,泡沫板边长为30cm,厚度5cm,泡沫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孔径6-7cm,泡沫板通过其表面的通孔与竹竿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尼龙绳的直径为5mm,。
优选的:所述尼龙绳上每隔50cm系1组聚丙烯编织丝鱼巢,共设有十组聚丙烯编织丝鱼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回收式人工鱼巢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人工材料聚丙烯编织丝制作鱼巢,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着卵率高,通过聚丙烯编织丝制作鱼巢并放置于湖泊浅水水域,辅以简单的维护管理即可满足产粘性卵鱼类产卵和着卵的需求,聚丙烯编织丝制作的鱼巢不易腐烂,在使用时便于维护,在使用后清理晾晒后储存,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竹竿;2、泡沫板;3、尼龙绳;4、聚丙烯编织丝鱼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通海县水产工作站;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通海县水产工作站;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28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配电管理的智能终端
- 下一篇:方便维护的核心板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