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式油雾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15227.2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7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宁成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汇百川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2 | 分类号: | B01D45/12;B01D46/24;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式油雾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式油雾分离装置,包括机体、安装壳、软管和网筒,所述机体的下表面焊接有支撑座,所述机体上设有空腔,所述安装壳焊接在机体的上表面一侧,所述安装壳的内部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分离器体,所述分离器体上通过喉箍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固定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在机体的上表面,所述网筒安装在空腔的内壁顶端,所述网筒与软管相互连接,所述网筒的下表面焊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安装有收集盒。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便于收集油污颗粒,保护机体内部环境,满足人员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雾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离心式油雾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油雾分离设备是一种安装在机床、清洗机等工业设备上,用于从源头收集、净化机加工设备产生过程中产生的油雾、水雾等易在空气中扩散的污染物,离心式油雾分离设备工作原理为当控制器接通电源时,吸雾口产生强大的负压迫使油雾被定向吸入吸雾器内。油雾微粒在吸雾器内风轮的作用下发生碰撞,微小的颗粒集合成能被控制的较大颗粒,在高效吸雾材料的阻挡下被拦截下来,通过回流口收集并回收。
在油雾分离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对于油雾的吸收需要管路作为引导通道,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油雾颗粒的一小部分被吸附在管路的内壁,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回流,从而使得污染液滴滴落在机体内,造成机体内部环境的污染,不能满足人员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油雾分离装置,具备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便于收集油污颗粒,保护机体内部环境,满足人员的使用需求的优点,解决在油雾分离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对于油雾的吸收需要管路作为引导通道,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油雾颗粒的一小部分被吸附在管路的内壁,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回流,从而使得污染液滴滴落在机体内,造成机体内部环境的污染,不能满足人员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式油雾分离装置,包括机体、安装壳、软管和网筒,所述机体的下表面焊接有支撑座,所述机体上设有空腔,所述安装壳焊接在机体的上表面一侧,所述安装壳的内部上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分离器体,所述分离器体上通过喉箍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固定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在机体的上表面,所述网筒安装在空腔的内壁顶端,所述网筒与软管相互连接,所述网筒的下表面焊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安装有收集盒。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开口位置处通过铰链对称转动安装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上通过螺栓安装有门把。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的内部下端活动放置有活动盒,所述分离器体上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位于活动盒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的内部上端与下端分别开设有与活动盒、分离器体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活动盒、分离器体分别位于安装槽内。
优选的,所述机体上开设有与网筒上端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网筒的上端镶嵌安装在安装孔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共四个,四个支撑座的位置在机体的下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离心式油雾分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连接外界电源使得安装壳内的分离器体工作,使得软管内产生负压状态,从而将机体内部工作产生的油雾吸入软管内,最后进入分离器体内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油雾在进入软管前先行经过网筒,在网筒的作用下大颗粒的油雾受到拦截,从而滑落至收集盒内,同时,附着在软管内壁的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滑,沿着网筒的壁体直至进入收集盒内,从而完成油雾颗粒的收集作业,防止了油雾颗粒的滴落,在需要的时候,可旋转收集盒从而将收集盒从螺纹杆上拆下,然后对收集盒进行清理,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便于收集油污颗粒,保护机体内部环境,满足人员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汇百川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汇百川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152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