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打磨用冷却液分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83485.7 | 申请日: | 2021-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70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黄帅娜;关佳亮;张镝;丁保卫;贺甜甜;刘建;岳赟;傅丽华;石红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铁木肯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55/02 | 分类号: | B24B5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沈颖 |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打磨 冷却液 分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打磨用冷却液分流装置,包括壳体与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固定孔一侧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壳体上开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导流孔连通,所述导流槽中开有浸润槽,所述浸润槽正对被加工轴承,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多组浸润槽增大装置对轴承的冷却面积,大幅提升了装置的冷却效果;通过浸润槽的设置使冷却液能够均匀滴落在被加工轴承上,确保轴承的加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打磨用冷却液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轴承打磨用冷却装置在轴承加工过程中冷却面积较小,容易引起轴承局部过热导致被加工轴承发生局部形变,导致轴承加工质量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轴承打磨用冷却液分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轴承打磨用冷却装置在轴承加工过程中冷却面积较小,容易引起轴承局部过热导致被加工轴承发生局部形变,导致轴承加工质量较差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轴承打磨用冷却液分流装置,包括壳体与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固定孔一侧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壳体上开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导流孔连通,所述导流槽中开有浸润槽,所述浸润槽正对被加工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浸润槽与所述导流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浸润槽具有多组,多组所述浸润槽均设置在所述导流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覆盖在所述导流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上开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共有两个,分别正对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导流孔。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多组浸润槽增大装置对轴承的冷却面积,大幅提升了装置的冷却效果;
2、通过浸润槽的设置使冷却液能够均匀滴落在被加工轴承上,确保轴承的加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垫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壳体;2、导流孔;3、导流槽;4、浸润槽;5、第一固定孔;6、密封垫;7、第二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3,一种轴承打磨用冷却液分流装置,包括壳体1与第一固定孔5,所述第一固定孔5贯穿所述壳体1,所述第一固定孔5一侧设置有导流孔2,所述导流孔2贯穿所述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有导流槽3,所述导流槽3与所述导流孔2连通,所述导流槽3中开有浸润槽4,所述浸润槽4正对被加工轴承。
具体的,所述导流孔2与所述第一固定孔5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导流孔2、所述第一固定孔5、所述浸润槽4同向贯穿所述壳体1,所述第一固定孔5对所述壳体1进行固定,所述导流孔2连接外部冷却液管,使外部冷却液进入所述导流孔2中,所述导流槽3对冷却液进行导流,部分冷却液进入所述浸润槽4,并从所述浸润槽4中流出,对被加工轴承冷却,部分从所述导流槽3中流出,对被加工轴承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铁木肯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铁木肯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834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承打磨用物料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备自动发令和计时功能的接力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