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毫针刺法练习包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74027.7 | 申请日: | 202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17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冉茜;姜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2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张雪林 |
| 地址: | 404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毫针 练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毫针刺法练习包,属于针灸练习辅助器材领域,包括包体,包体划分成一区、二区和三区共三个区,三个区均包括从外至里的三层,分别是硅胶层、海绵层和塑料层,其中,三个区的海绵层的厚度不等。练习包的包体分区设计,可满足不同针刺角度(直刺、斜刺、平刺)的练习。并且包体四周均可作为针刺练习区域,最大限度利用包体。包体的硅胶层可模拟人体皮肤韧性,海绵层可模拟人体筋膜、肌肉,塑料层可模拟骨骼等,能提高练针的真实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灸练习辅助器材领域,涉及一种毫针刺法练习包。
背景技术
毫针刺法是指用毫针,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等部位,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毫针刺法是针灸临床必需掌握的基本技术,临床上针刺治疗的效果与医者的技术、手法密切相关。初学者往往指力不足、手法不熟练,在进针施术时难以控制针体,进针困难,动作不协调,痛感明显,影响针刺治疗效果。
目前常见的针刺练习用具有纸垫、棉团等,或者初学者之间互相进行人身练习。纸垫、棉团其表面与人体皮肤的韧性有一定区别,不能完全模拟;人身练习可能会造成疼痛或其他意外情况;初学者动作不协调,常常眼手不一致,进针有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毫针刺法练习包,解决目前针刺练习用具存在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毫针刺法练习包,包括包体,包体划分成一区、二区和三区共三个区,三个区均包括从外至里的三层,分别是硅胶层、海绵层和塑料层,其中,三个区的海绵层的厚度不等。
进一步,二区的海绵层厚度较一区薄且较三区厚。
进一步,包体的硅胶层外表面标有分格线。
进一步,包体的下方设置有藏针盒。
进一步,包体的外部包裹塑料外壳,塑料外壳上方设有能够开关的塑料盖。
进一步,一区、二区和三区等分。
进一步,包体呈方体,长15cm、宽10cm、厚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练习包的包体分区设计,可满足不同针刺角度(直刺、斜刺、平刺)的练习。并且包体四周均可作为针刺练习区域,最大限度利用包体。
2.包体的硅胶层可模拟人体皮肤韧性,海绵层可模拟人体筋膜、肌肉,塑料层可模拟骨骼等,能提高练针的真实性。
3.包体的硅胶层外表面具有分格线,其格子交点处可模拟为腧穴,作为进针点,满足初学者眼手合一、动作协调练习。
4.此种练习包的大小适合随身携带,藏针功能可满足随时随地的练针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毫针刺法练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毫针刺法练习包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一区1、二区2、三区3、硅胶层4、海绵层5、塑料层6、分格线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未经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74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