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数据重建用扫描仪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46904.X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11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韩帅;于浩洋;范莹莹;郝世琦;崔权威;王刚;王兆平;陈新武;车佳芮;景梦园;孙志帅;漆正豪;闫静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M11/42 | 分类号: | F16M11/42;F16M11/04;H04N5/225 |
代理公司: | 郑州隆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3 | 代理人: | 鲍立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数据 重建 扫描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数据重建用扫描仪,包括三维扫描仪本体,所述三维扫描仪本体底部设有摄像稳定架,所述摄像稳定架底部设有平衡车,所述平衡车上设有用于支撑摄像稳定架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电动伸缩杆,所述平衡车包括用于支撑支撑杆的踏板,所述踏板内设有蓄电池;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数据重建用扫描仪,具有拆装方便、移动方便、扫描时稳定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描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数据重建用扫描仪。
背景技术
伴随着3D 计算机图形、高分辨率渲染、人工智能、3D 打印等技术的出现和成熟,这些数字技术为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更多选择,让饱经岁月洗礼的建筑实现坏可修、摧可建的效果。三维扫描仪是采集数字信息的主要工具,目前的三维扫描仪多配备三脚架使用,移动非常不方便,建筑周围的环境,如道路状况各种各样,与附近其他建筑的间距也相对狭窄,对三维扫描仪的使用影响非常大,而目前常见的三维扫描仪并不能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数据重建用扫描仪,用以解决目前的三维扫描仪在使用时移动不便、操作麻烦、体验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建筑数据重建用扫描仪,包括三维扫描仪本体,所述三维扫描仪本体底部设有摄像稳定架,所述摄像稳定架底部设有平衡车。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车上设有用于支撑摄像稳定架的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电动伸缩杆。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车包括用于支撑支撑杆的踏板,所述踏板内设有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通过卡接机构安装在踏板上,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安装支撑杆的外壁底端的两个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设有第一触片,所述第一触片呈半球状;
所述踏板上开设有与支撑杆匹配的圆槽,所述圆槽顶部外侧开设有与卡块的宽度匹配的卡块入口,所述圆槽底部外侧开设有与卡块的厚度匹配的用于卡块转动的环形的卡槽,所述卡槽包括开设在其底部的与第一触片的尺寸匹配的第一触片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圆弧角小于18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片滑槽的底部远离卡块入口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触片的第二触片滑槽,所述第二触片远离卡块入口的一端固定在踏板上,所述第二触片的截面呈倒V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片滑槽上远离卡块入口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触片的球面贴合的第一凹面;
所述第二触片上远离卡块入口的斜面为与第一触片的球面贴合的第二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车上安装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车为二轮电动平衡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数据重建用扫描仪的三维扫描仪本体底部设有摄像稳定架,提高三维扫描仪本体在运动和静止状态下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三维扫描仪本体的使用体验;设置摄像稳定架底部设有平衡车,便于三维扫描仪本体通过平衡车进行移动扫描,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平衡车与摄像稳定架配合提升三维扫描仪本体在移动过程中的扫描效果、提高扫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卡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卡槽结构俯视剖面图;
图5为实施例1的第二触片结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46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地板锁扣张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人脸识别门禁闸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