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片、电芯组件和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989654.7 | 申请日: | 2021-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66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杰;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528 | 分类号: | H01M50/528;H01M50/531;H01M10/058;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周宇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电池 | ||
本申请提供了极片、电芯组件和电池,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一种极片,极片的极耳具有焊接区,焊接区包括多个焊印,至少两个相邻的焊印之间具有裂纹,其中,宽度不小于20μm的裂纹的数量为1‑10个。具有该焊印和裂纹结构的极耳的焊接效果较好,降低出现过焊和虚焊的概率。该结构的片电阻较小,使得电芯具有较高的电芯容量和较长的循环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极片、电芯组件和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锂离子电池的质量和性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锂电池中,极耳与转接片之间大多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一般采用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虚焊或过焊的问题,影响极耳与转接片之间的连接,并且影响极片和电芯的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极片、电芯组件和电池,以降低极耳焊接出现的虚焊或过焊的概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极片的极耳具有焊接区,焊接区包括多个焊印,至少两个相邻的焊印之间具有裂纹,其中,宽度不小于20μm的裂纹的数量为1-10个。
本申请提供的极片的极耳为经过转接焊后的极耳,极耳上具有焊印和裂纹。裂纹对于极耳的电阻有直接影响。本申请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宽度小于20μm的裂纹对极耳的组织影响较小,进而对极耳的电阻影响较小。但该宽度的裂纹说明焊接的强度较小,很可能出现虚焊的问题,会影响极耳的使用性能。两个相邻的焊印之间的裂纹宽度不小于20μm时,焊接工艺能够实现极耳与转接片的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并且裂纹的数量为1-10个,说明焊接工艺对极耳的作用适中,不易出现过焊的情况。具有该结构极耳的极片电阻较小,有助于提高电芯及电池的电容量,倍率,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裂纹的宽度为20μm-300μm。
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若裂纹的宽度大于300μm,说明焊接工艺不太合适,在裂纹较宽的同时会引起其他问题,如过焊。裂纹的宽度在上述范围内。极片的电性能较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裂纹的长度为相邻的两个焊印之间的最短距离的60%-99%。
在该长度范围内的裂纹能够说明极耳受到较为合适的焊接作用。若极耳上的裂纹的长度较短,对极耳的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大,可能是由于焊接作用较小导致。若焊接作用小,会出现焊接不充分的情况。若裂纹长度过长,则裂纹对极耳的影响较大,也说明焊接作用过大,可能出现过焊的情况,可能导致焊印存在裂纹,影响焊接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极耳由其根部从极片延伸出来的方向定义为极耳的长度方向,极耳的多个裂纹的延伸方向与极耳的长度方向平行。
电流在传输过程中具有传输方向,即电流从极片本体经过极耳传到转接片上。在传输方向上的裂纹对极耳的电性能影响较大。若裂纹的延伸方向与极耳的长度方向垂直,裂纹易阻断极耳上电流的传输。裂纹的延伸方向与极耳的长度方向平行能够降低裂纹对电流传输的影响,有助于降低极耳的电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两个相邻的焊印之间具有的宽度不小于20μm的裂纹的个数相同。
对极耳和转接片的焊接为局部焊接,可能使得焊接区和非焊接区的连接处与焊接区的极耳可能受到的焊接作用有差别,进而使得焊接区内生成不同的分布的裂纹。可能出现裂纹宽度不同、裂纹长度不同以及裂纹延伸方向不同多种情况,该情况可能会综合影响极耳的电性能。该结构使得裂纹的分布情况对于极耳的电阻影响较小,同时也说明极耳受到均匀的焊接作用,有助于降低焊接区局部出现过焊或虚焊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焊印的尺寸为(1-2)mm×(1-2)mm,相邻的两个焊印之间的最短距离为2mm-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89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扭力扣产品的测试机构
- 下一篇:一种自动进出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