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单手调节的自行车升降鞍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25846.1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65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宋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8 | 分类号: | B62J1/08 |
代理公司: | 金华大器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45 | 代理人: | 吴添添 |
地址: | 321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单手 调节 自行车 升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单手调节的自行车升降鞍管,它包括内管,内管外侧套接有外管;内管底端设有密封部,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外管上设有限位部,限位块与限位部套接;密封部中间设有圆孔,圆孔上套接有螺杆;螺杆上套接有螺母,螺杆底端连接有一号斜齿;一号斜齿上连接有二号斜齿,二号斜齿上套接有调节杆,外管上对应调节杆处设有转动孔;调节杆一端设有帽头,帽头和外管之间设置有转动杆;调节杆上套接有锁紧弹簧,锁紧弹簧一端与帽头连接,另一端与转动杆连接;转动杆上连接有止动杆,外管上对应止动杆处设有开孔。本实用新型不仅操作方便,还具有骑行时舒适性好、鞍座调节效果好、鞍座调节高度方便查看和调节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鞍管,特别是一种可单手调节的自行车升降鞍管。
背景技术
不同的人骑自行车时,每个人对自行车鞍座的高度要求不同,因此,人们在骑自行车前需要对鞍座高度进行调节。目前,通过调节凸轮结构的座管夹锁住鞍管对鞍座高度进行调节,在调节过程中需要一支手托着鞍座,另一只手松开座管夹;手提将鞍座往外上提,使得鞍座和鞍管往上移动;鞍座移动合适的高度后,闭合座管夹,从而实现鞍座高度调节,操作较不方便;鞍座上提的时候,鞍座方向容易发生偏移,容易造成乘坐不舒服,骑行时舒适性较差。因此,现有的鞍座高度调节存在操作较不方便和骑行时舒适性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单手调节的自行车升降鞍管。本实用新型不仅操作方便,还具有骑行时舒适性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单手调节的自行车升降鞍管,包括内管,内管外侧套接有外管;内管底端设有密封部,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外管上对应限位块位置处设有限位部,限位块与限位部套接;密封部中间设有圆孔,圆孔上套接有螺杆;螺杆上套接有与密封部固定连接的螺母,螺杆底端连接有一号斜齿;一号斜齿上连接有二号斜齿,二号斜齿上套接有与外管转动连接的调节杆,外管上对应调节杆处设有转动孔;调节杆一端设有帽头,帽头和外管之间设置有与调节杆滑动连接的转动杆;调节杆上套接有锁紧弹簧,锁紧弹簧一端与帽头连接,另一端与转动杆连接;转动杆上靠近外管一侧连接有止动杆,外管上对应止动杆处设有开孔。
前述的可单手调节的自行车升降鞍管中,所述限位部顶端连接有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与外管连接的连接座,连接座内套接有与内管连接的防脱块,防脱块远离内管一侧连接有复位簧,复位簧远离防脱块一侧连接有与连接座连接的堵块;所述限位部上对应连接座处设有连接孔,所述限位块底端设置有与防脱块配合的防脱槽。
前述的可单手调节的自行车升降鞍管中,所述转动杆上转动连接有摇动杆。
前述的可单手调节的自行车升降鞍管中,所述内管上设有尺寸刻度。
前述的可单手调节的自行车升降鞍管中,所述止动杆上套接有止动块,所述转动杆上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与调节杆滑动连接。
前述的可单手调节的自行车升降鞍管中,所述内管顶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的直径小于内管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的鞍管结构,通过设置内管、外管、螺杆、螺母、一号斜齿、二号斜齿、调节杆、转动杆、止动杆,只需单手转动转动杆就能够带动内管沿着限位部上下移动,进而带动鞍座上下移动;鞍座调节到合适高度后,止动杆与开口配合,从而锁定鞍座高度,从而实现鞍座高度调节,操作方便;内管上的限位块和外管上的限位部配合,能够起导向作用,使得鞍管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旋转,进而避免鞍座在调节高度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了骑行时的舒适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防脱机构对内管进行限位,能够避免鞍座脱离鞍管,提高了调节效果;通过设置遥动杆,能够方便旋转转动杆,进而方便调节鞍座高度;通过内管上设置尺寸刻度,方便查看鞍座调节高度;通过设置止动块,对止动杆进行限位,进而方便操作;通过设置滑动块,能够更好的滑动,方便操作;通过设置连接部,方便安装鞍座。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操作方便,还具有骑行时舒适性好、鞍座调节效果好、鞍座调节高度方便查看和调节的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未经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258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体气密性检测激光打码一体机
- 下一篇:电池及用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