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20997.8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98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曹秀敏;赵沛亚;董建宾;郭国杰;杨可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丰县弘亚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30 | 分类号: | A01G18/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菌种 多功能 转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属于菌种转移技术领域。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包括外桶,所述外桶外部的底部开设有操作孔,所述外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上盖,所述外桶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利用链条拉动活动盘将菌种吸入内桶,使其在取用菌种的过程中不用连接空气就可以使菌种流出,避免了空气中的物质和细菌进入内桶污染菌种,通过设置发热丝可以对外管进行高温杀菌,在每次取用完后管口会残留一些菌种容易滋生其他细菌,添加了发热丝后在每次取用前后都可以对其进行高温杀菌处理,使取出的菌种中无其他污染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种转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
背景技术
菌种在大批量生产后需要分发给各处养殖场分发菌种,这时需要用到菌种转移罐来运输和分发,因为菌种的浓缩度较高取用时每次只取一小部分,反复开合转移罐的阀门很容易造成杂菌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菌种转移罐在反复打开时容易导致杂菌污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包括外桶,所述外桶外部的底部开设有操作孔,所述外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上盖,所述外桶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内桶,所述内桶的内底壁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内桶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外表面套接有发热丝,所述内桶的内部设置有胶圈,所述胶圈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活塞盘,所述活塞盘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提拉环,所述内桶的上表面的中心开设有孔洞,所述提拉环位于孔洞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外桶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外桶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外桶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扶手。
优选的,所述上盖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锁上座,所述卡锁上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套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卡锁下座,所述卡锁下座的一端与外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外桶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内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温片,所述保温片的外表面与外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发热丝可以对外管进行高温杀菌,在每次取用完后管口会残留一些菌种容易滋生其他细菌添加了发热丝后在每次取用前后都可以对其进行高温杀菌处理,使取出的菌种中无其他污染源。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利用链条拉动活塞盘将菌种吸入内桶,使其在取用菌种的过程中不用连接空气就可以使菌种流出,避免了空气中的物质和细菌进入内桶污染菌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丰县弘亚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宝丰县弘亚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209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