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回收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918945.7 | 申请日: | 202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2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白树金;李兆瑞;许国庆;罗淑淼;张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三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滕慧 |
| 地址: | 27160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短切毡 生产 废水 回收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回收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沉降池、清洗池、絮凝反应池、絮凝沉淀池、净化池、消毒池;在废水池内倾斜设第一滤网,在废水池出水口设第二滤网;在沉降池内设第三滤网;在絮凝反应池内设第一搅拌件,在絮凝反应池内壁上设挡板;在净化池内设活性炭层;在消毒池内设第二搅拌件,在消毒池顶端设定量漏斗。该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回收处理系统通过合理布设废水处理工序的设施,能够保证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逐步深度处理,废水池可周期性清理滤网,消除了前端废水池的过滤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毡是由连续原丝或短切原丝不定向地通过化学粘结剂或机械作用结合在一起制成的薄片状制品。由于化学粘结剂的使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严重的玻纤工业废水,其中含有粘结剂、浸润剂、乳化剂、有毒物质、玻璃丝等杂质,且COD含量高,化学组成复杂。此类废水目前一般采用常规的污水处理办法,并在处理完直接排放;处理方式如采用废水池沉降并初步除杂、增设滤网过滤除杂,以及向除杂后的废水中加入化学试剂去除生产用的化学试剂,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处理效果,现也有增加絮凝处理的方式。但由于玻璃纤维短切毡的废水处理并未形成系统,设施分散,处理过程所采用的设施结构简单,造成了现有处理效果有限、处理不彻底,排放后易引起二次污染的问题,尤其在废水收集初期,由于废水中杂质较多,短时间内易造成废水收集池的杂质积聚,不但容易堵塞滤网,而且难以清理,给后续处理过程增加了负担,不利于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的顺利深度处理和回收。此外,增加絮凝处理的方式虽能产生絮凝体,使废水得以进一步处理,但絮凝沉淀过程因现有絮凝箱的简单结构,絮凝效率低,导致后续的排放水或回收水品质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回收处理系统,通过合理布设废水处理工序的设施,能够保证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逐步深度处理,有效去除了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中的粘结剂、杂质、COD及有毒成分,处理后的废水可再次利用或安全排放,前端废水池可周期性进行滤网清理,避免了废水池的处理压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池、沉降池、清洗池、絮凝反应池、絮凝沉淀池、净化池、消毒池和清水池;
所述废水池与废水排管相连,在废水池内活动倾斜设置一第一滤网,在废水池的出水口上设置一第二滤网;
在沉降池内设置一第三滤网;
在清洗池上设置第一试剂添加斗;
在絮凝反应池内设置第一搅拌件,在絮凝反应池内壁上设置挡板;在絮凝反应池顶端连接第二试剂添加斗;
在净化池内布设若干组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包括活性炭交错层和活性炭阻隔网;所述活性炭交错层包括若干个活性炭吸附网,活性炭吸附网的顶侧或底侧经一连杆与净化池内壁固连;
在消毒池内设置第二搅拌件,在消毒池顶端连接定量漏斗,在所述定量漏斗上设置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的玻璃纤维短切毡生产废水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一污物池,所述污物池经管路与絮凝反应池和絮凝沉淀池的底部相连。
进一步地,在第一滤网下方固连一清洁件,在第一滤网的上方固连一杆状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件包括与第一滤网固连的斜杆和固设于斜杆底端的清洁擦,所述清洁擦在第一滤网转动过程中实现与第二滤网的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擦为圆盘状清洁擦,圆盘状清洁擦的内凹面与所述第二滤网相配合。圆盘状清洁擦的内凹面在第一滤网周向转动方向上贯通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三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安三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189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