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17774.6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33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兰江;黎富彬;李勇;王纬;颜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电珙县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48;C02F9/0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元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4 | 代理人: | 赵道刚 |
地址: | 64450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塔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包括与吸收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的事故浆液箱和旋流分离处理装置;所述事故浆液箱、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与吸收塔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开关阀,控制吸收塔中所排出浆液的流向;所述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与吸收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将旋流分离处理装置所分离出的溢流泵入到吸收塔中,使吸收塔内的浆液保持在一定的液位高度。该系统在对吸收塔的倒浆处理过程中,采用低液位循环脱水处理工艺,通过旋流分离处理装置将吸收塔内浆液中的固体进行了分离处理,能够有效减少吸收塔内固体物质在其底部的沉积,很好地解决了倒浆时在吸收塔内形成大量沉积所带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环保脱硫装置停运后,在吸收塔需要检修时,必须将吸收塔内的石膏浆液倒至事故浆液箱内存储,方可对塔内设备进行检修。现有的倒浆操作,将石膏浆液向事故浆液箱内倒浆时,当吸收塔内的液位降至3.5m后,吸收塔浆液池内的搅拌器会自动保护而跳闸,使吸收塔内浆液池内的浆液失去扰动,从而快速沉淀在吸收塔底部而发生堆积,此时石膏浆液排出泵继续倒浆至2.5m后停止运行,剩余的浆液通过吸收塔的排浆门倒入到事故浆液箱。采用现有的操作方式倒浆时会造成石膏、砂砾等堆积物沉积到吸收塔底部,严重时可能达到千余吨,导致需要对吸收塔底部进行清理。对吸收塔沉积物的清理,目前只能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清理时间长,劳动量大,不仅严重影响吸收塔的检修工期,而且会影响到机组启动时间造成机组发电量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解决在倒浆过程中倒浆塔内形成大量沉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吸收塔倒浆处理系统,包括与吸收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的事故浆液箱和旋流分离处理装置;
所述事故浆液箱、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与吸收塔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开关阀,控制吸收塔中所排出浆液的流向;
所述旋流分离处理装置与吸收塔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将旋流分离处理装置所分离出的溢流泵入到吸收塔中,使吸收塔内的浆液保持在一定的液位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液位补充系统,所述液位补充系统包括设置在吸收塔内的补液管,所述补液管用于向吸收塔内补充液体,使吸收塔内的浆液保持在一定的液位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液位补充系统包括有用于检测液位高度的至少两个液位传感器,两个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吸收塔内不同的高度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内的浆液液位高度为3-3.5m。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旋流分离处理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溢流箱和沿底座周向布置的多个旋流器,所述底座上沿其外缘设置有环形的沉砂箱,所述旋流器的沉砂口伸入到沉砂箱内,所述旋流器的溢流口连接到溢流箱。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箱内设置有环形的滤网,所述滤网将溢流箱内分隔成进液腔和呈环形的出液腔,所述旋流器的溢流口连接到进液腔。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沉砂箱为下端开口的腔体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内沿其径向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处理装置的管道入口连接,所述进液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喷嘴,所述进液管上位于吸收塔中心两侧的喷嘴朝相反的方向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设置于吸收塔内浆液液面以下。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电珙县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电珙县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177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