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取耳道内分泌物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06583.X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58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谢雪颜;何日雷;谭雁红;虞幼军;姚清华;谭玲梅;周晓娓;郭国飞;文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甘永恒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 取耳道内 分泌物 采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取耳道内分泌物采样装置,包括:上管体、下管体、棉拭子,上管体具有上端入口和下端出口,上管体内凝结有培养凝胶,下管体具有上端连接口,下管体的下端呈封堵设置,上端连接口可拆卸地套设在下端出口;棉拭子包括管塞、可折断式的杆体和棉体,管塞与杆体的上端连接,棉体设置在杆体的下端,杆体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上端入口、培养凝胶、下端出口后伸入下管体内,管塞可拆卸套设于上端入口。减少棉体暴露在外界空气中的时间,取样后直接进入培养凝胶中,减少被污染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取耳道内分泌物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留取耳道分泌物是用一根特制的长长的无菌棉体签插到患者的耳道醮取少量分泌物,置于特制的可以控制温度的设备内进行培养,目的主要有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找核酸杆体菌等等,以协助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目前一般是用咽拭子,就是无菌长棉体签,取分泌物后插入培养管内,送检验室检验。但由于咽拭子顶端是棉体球是无菌干棉体签,耳道分泌物量小,取样时需要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棉体签再取样,取样后回插入配套试管,这样流程大大增加被污染的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取耳道内分泌物采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取耳道内分泌物采样装置,包括:上管体第二管塞、下管体第二管塞、棉拭子第二管塞,上管体第二管塞具有上端入口第二管塞和下端出口第二管塞,上管体第二管塞内凝结有培养凝胶,下管体第二管塞具有上端连接口第二管塞,下管体第二管塞的下端呈封堵设置,上端连接口第二管塞可拆卸地套设在下端出口第二管塞;棉拭子第二管塞包括第一管塞第二管塞、可折断式的杆体第二管塞和棉体,第一管塞第二管塞与杆体第二管塞的上端连接,棉体设置在杆体第二管塞的下端,杆体第二管塞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上端入口第二管塞、培养凝胶、下端出口第二管塞后伸入下管体第二管塞内,第一管塞第二管塞可拆卸套设于上端入口第二管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时,可直接取下下管体第二管塞使棉拭子第二管塞下端的棉体露出,轻轻插入耳道轻柔转动蘸取耳道分泌物,手拉第一管塞第二管塞,把杆体第二管塞的下端上的棉体拉进上管体第二管塞的培养凝胶中,套回下管体第二管塞至上管体第二管塞的下端出口第二管塞上,再折断杆体第二管塞,然后丢弃折断的杆体第二管塞,再将第一管塞第二管塞安装在上管体第二管塞的上端入口第二管塞上,减少棉体暴露在外界空气中的时间,取样后直接进入培养凝胶中,减少被污染几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管体第二管塞的下端设置有承托面第二管塞,承托面第二管塞上设置有通孔第二管塞,承托面起到承接培养凝胶的目的,通孔第二管塞仅供棉体穿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管塞第二管塞与杆体第二管塞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折断杆体第二管塞后,将杆体第二管塞从第一管塞第二管塞上拆下,后将第一管塞第二管塞堵塞在上端入口第二管塞起密封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杆体第二管塞的外周壁设置有折断槽第二管塞,便于折断杆体第二管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棉体上面浸有生理盐水,直接在制作时,棉体上浸有生理盐水,可直接取下下管体第二管塞取样,无需再蘸取生理盐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适用取耳道内分泌物采样装置还包括第二管塞,第二管塞可拆卸安装于上端入口第二管塞。取样后,不使用原来的第一管塞第二管塞,直接使用第二管塞安装在上端入口第二管塞达到密封上端入口第二管塞的目的,防止污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管塞第二管塞设置有密封端第二管塞和外露端第二管塞,密封端第二管塞与上管体第二管塞过盈连接,增加密封性能,避免培养凝胶被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未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065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疲劳试验工装
- 下一篇:自动化基桩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