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针式绵球剥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97809.4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2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杨晓东;杨梅;孙明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50 | 分类号: | A01G18/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杨红娟 |
地址: | 13005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针式绵球 剥离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剥离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插针式绵球剥离器,针对现有食用菌菌包接菌系统中筛选绵球工艺环节还存在技术空白,无法把杂乱的绵球有序统一放入执行轨道中,食用菌菌包接菌系统的整体效率偏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驱动结构、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和储料仓,所述驱动结构与储料仓相连接,所述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设置在储料仓内,且所述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与驱动结构相连接,所述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插针。本实用新型的插针式绵球剥离器可填补食用菌菌包接菌系统中筛选绵球工艺环节的技术空白,可把杂乱的绵球有序统一放入执行轨道中,提高了食用菌菌包接菌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剥离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针式绵球剥离器。
背景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从日本兴起,当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率不到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厂化食用菌菌包生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制约菌包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因素是菌包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多数为半手工、半机械化方式生产,食用菌菌包接菌系统主要由翻筐、注菌、筛选绵球、塞绵球等装置组成,然而现在的食用菌菌包接菌系统中筛选绵球工艺环节还存在技术空白,无法把杂乱的绵球有序统一放入执行轨道中,食用菌菌包接菌系统的整体效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填补食用菌菌包接菌系统中筛选绵球工艺环节的技术空白,筛选绵球的主要作用是把杂乱的绵球有序统一放入执行轨道中,为塞绵球工序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是实现食用菌菌包接菌系统中塞绵球工序的重要前提,而提出的一种插针式绵球剥离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针式绵球剥离器,包括驱动结构、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和储料仓,所述驱动结构与储料仓相连接,所述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设置在储料仓内,且所述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与驱动结构相连接,所述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插针,所述储料仓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中安装有剥离板,所述剥离板设置在储料仓中,储料仓中放置有若干个海绵球。
具体的,所述出料口中设有出料轨道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出料轨道板可以将绵球更加顺利的导出。
具体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且所述伺服电机与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刚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机可带动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转动。
具体的,所述储料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曲型坡面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曲型坡面板的曲型坡面可使得储料仓底部的海绵球落位于中间位置。
具体的,所述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上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插针安装在插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针可以在非对称式旋转插针轮盘上灵活更换不同的长度。
具体的,所述储料仓的顶部为开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把海绵球从入料口装入储料仓中,当海绵球落入储料仓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针式绵球剥离器填补了食用菌菌包接菌系统中筛选绵球工艺环节的技术空白,筛选绵球可把杂乱的绵球有序统一放入执行轨道中,为塞绵球工序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是实现食用菌菌包接菌系统中塞绵球工序的重要前提。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针式绵球剥离器由于驱动结构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在自动生产线中可通过控制系统有效控制出料时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未经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978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涂补伤的皮革设备
- 下一篇:一种造口袋简易冲洗负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