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真空集便器的铁路客车底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96229.3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54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庞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00 | 分类号: | B61F1/00;B61D35/00;B61H11/0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付晓婷 |
地址: | 545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集 铁路 客车 底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真空集便器的铁路客车底架,属列车再制造技术领域,该底架包括架体,架体两端的横梁的中部连接有牵引梁;架体一端的两根纵梁与牵引梁之间各连接有第一集便器吊梁,架体中部的纵梁之间连接有第二集便器吊梁,第一集便器吊梁、第二集便器吊梁之间均连接有集便器吊座;第一集便器吊梁、纵梁和集便器吊座围设的空间内设有便池安装口;牵引梁上开设有第一管孔;架体一侧设有排污管安装梁,排污管安装梁上设有排污管座;架体另一端的牵引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一孔;横梁上开设有第二管孔、第二通孔和第二孔;架体上设有风缸吊梁。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非统型客车存在的无法安装真空集便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再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非统型客车的带真空集便器的客车底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非统型25G型客车,其每截车箱的底部均由底架和设于底架上的底板构成,底架具有架体,架体包括两根纵梁和多根横梁,横梁间隔排列的连接在所述纵梁之间;每截车箱的厕所均采用的是直排式便器,便器安装在底板和底架上,其开口向下。使用时,污物直接排放在铁路沿线;如此不仅会对周边环境及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同时在车辆进站停车时,为保证站区内的清洁卫生,厕所将被强制锁闭,也会影响旅客使用。而现有的非统型客车的底架结构受车下空间的限制,结构较紧凑,因此怎样对其旧式厕所进行改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真空集便器的铁路客车底架,这种客车底架可以解决现有非统型客车存在的无法安装真空集便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带真空集便器的铁路客车底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两根纵梁和多根横梁,所述横梁间隔排列的连接在所述纵梁之间,所述架体两端的所述横梁的中部连接有牵引梁;所述架体一端的两根所述纵梁与所述牵引梁之间各连接有一对第一集便器吊梁,所述架体中部的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有一对第二集便器吊梁,所述第一集便器吊梁、所述第二集便器吊梁之间均连接有挂设污物箱的集便器吊座;所述第一集便器吊梁、所述纵梁和所述集便器吊座围设的空间内设有与车箱底板固定连接的便池安装口;靠近所述第一集便器吊梁的所述牵引梁上开设有穿装供风支管的第一管孔;所述架体一侧的所述第一集便器吊梁与所述第二集便器吊梁之间设有排污管安装梁,所述排污管安装梁上设有排污管座;所述架体另一端的所述牵引梁上开设有穿装列车支管的第一通孔和穿装支风管的第一孔;所述横梁上开设有穿装供风管的第二管孔、穿装列车管的第二通孔和穿装总风管的第二孔;靠近所述第二集便器吊梁的所述架体上设有分别安装所述供风管、连接管的管路吊梁和分别安装生活风缸、副风缸的风缸吊梁。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污物箱通过螺栓挂设在所述集便器吊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供风管的进口端与所述生活风缸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供风管的出口端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污物箱和集便器的汽水盘对应相接。
进一步的:位于乘务室的所述车箱底板处开设有穿装所述列车支管的紧急制动孔和穿装所述支风管的总风表孔;所述列车支管与所述列车管相连接;所述支风管与所述总风管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副风缸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生活风缸的进口端相连,所述副风缸的进口端通过三通分别与分配阀、工作风缸以及制动支管相连接,所述制动支管上设有控制阀。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申请的结构,为非统型25G型客车提供了2个真空集便器的污物箱安装位,能够安装2组容积为550L的污物箱以储存客车运行过程中车上厕所排出的污物,并可以在原有制动系统上增加安装贯通整个客车的总风管及供风管,能够安装容积为180L的生活风缸向车上用风设备提供风源;不仅使车辆具备了安装真空集便装置的条件,为车辆提供真空集便功能升级选项,丰富和完善了车内设施和功能,给予旅客更好的运用体验,而且消除了非统型25G型客车对铁路轨道车辆运行沿线环境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96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