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59157.5 | 申请日: | 2021-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54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风启;朱磊刚;张荣庆;冯群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鲁慧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39/02 | 分类号: | A01K39/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鸿知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0 | 代理人: | 王金良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鸡 水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包括下夹体与上夹体,所述下夹体与上夹体之间通过内嵌转轴连接,所述下夹体的外壁设置有固定转钮,所述上夹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防脱内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设有防脱件、防脱内层等,能够在使用时由防脱内层来与用于吊装的结构接触,通过橡胶内衬可以提高接触的贴合程度,同时纵横排布的凸起颗粒可以更好地放置上夹体自身的转动,再通过防脱件来对开口部位加以限制,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吊装的牢固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禽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
背景技术
养殖家禽需要合理控制禽类的食物与水的进食量,这样才可以达到更科学的养殖效果,同时在进行供水时,相应的会需要一些装置来加以辅助;现有的养鸡用供水管吊夹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目前使用的吊夹是一体成型的塑料件,这样在固定水管时难免会因负重而产生变形,从而会影响到实际的吊装效果,同时圆形的管体在被吊装之后,容易在受到外力时而改变实际的固定位置,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包括下夹体与上夹体,所述下夹体与上夹体之间通过内嵌转轴连接,所述下夹体的外壁设置有固定转钮,所述上夹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防脱内层,所述上夹体与下夹体的一侧外表面均设置有防脱件,所述上夹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吊环。
优选的,所述防脱内层由凸起颗粒与橡胶内衬组成,所述防脱内层的中部设置有凸起颗粒,所述凸起颗粒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内衬,且同一间隔区间内相邻的两组凸起颗粒相互呈垂直结构。
优选的,所述吊环固定于上夹体的外表面,所述防脱件的一端均设置有弹簧转轴,两组所述防脱件均通过弹簧转轴固定于下夹体与上夹体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转钮贯穿下夹体的一侧且延伸至内嵌转轴表面,且所述固定转钮通过螺纹与下夹体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通过设置的防脱件、防脱内层等,能够在使用时由防脱内层来与用于吊装的结构接触,通过橡胶内衬可以提高接触的贴合程度,同时纵横排布的凸起颗粒可以更好地防止上夹体自身的转动,再通过防脱件来对开口部位加以限制,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吊装的牢固性,整个养鸡用供水管吊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防脱内层5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吊环;2、防脱件;3、固定转钮;4、下夹体;5、防脱内层;6、上夹体;51、凸起颗粒;52、橡胶内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3所示,一种养鸡用供水管吊夹,包括下夹体4与上夹体6,下夹体4与上夹体6之间通过内嵌转轴连接,下夹体4的外壁设置有固定转钮3,上夹体6的内表面设置有防脱内层5,上夹体6与下夹体4的一侧外表面均设置有防脱件2,上夹体6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吊环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鲁慧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鲁慧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591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