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盆腔引流管固定专用敷贴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32380.0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51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余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简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6 | 代理人: | 兰仙梅 |
地址: | 310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盆腔 引流 固定 专用 敷贴 | ||
一种盆腔引流管固定专用敷贴,包括敷贴本体和无菌敷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敷料管包括圆环形的底座和胶圈管身,所述胶圈管身直径与底座内径相等,所述胶圈管身顶部设有弯头,所述敷贴本体背面为粘结面,所述粘结面表面设有剥离纸,所述无菌敷料管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贯穿底座、胶圈管身以及弯头,所述敷贴本体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敷贴本体底部设有圆形凹槽区,所述凹槽区与底座大小一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产品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好地吸收渗血渗液、避免引流管被折瘪的盆腔引流管固定专用敷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盆腔引流管固定专用敷贴。
背景技术
患者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常会使用到各种引流管来辅助治疗,外科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如颅内、胸腔、腹腔等)的脓液、血液、胆汁、分泌物及炎性渗出液等引出体外,以防止在体腔或手术野内蓄积,继发压迫症状、感染或组织损害,目前通常通过在体内置入引流管的方式实现体内积液引流的目的,已成为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因此引流管的固定和防导管滑脱是手术后引流管护理的重要问题。目前,临床上大部分引流管的固定都有标准的敷贴和固定方法。临床实践中发现,因盆腔引流管自身材质较软,管径较粗,盆腔引流管易发生反折,或固定不当形成折角,影响引流效果,因此在固定时有较大难度,现暂无标准固定方法。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盆腔引流管固定专用敷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产品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好地吸收渗血渗液、避免引流管被折瘪的盆腔引流管固定专用敷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盆腔引流管固定专用敷贴,包括敷贴本体和无菌敷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敷料管包括圆环形的底座和胶圈管身,所述胶圈管身直径与底座内径相等,所述胶圈管身顶部设有弯头,所述敷贴本体背面为粘结面,所述粘结面表面设有剥离纸,所述无菌敷料管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贯穿底座、胶圈管身以及弯头,所述敷贴本体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敷贴本体底部设有圆形凹槽区,所述凹槽区与底座大小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弯头外端和胶圈管身底部设有锁圈和卡槽,所述锁圈为半圆环形,所述锁圈设有卡头,所述卡头位于锁圈内侧中间,所述卡头两侧设有锯齿形卡齿,所述锁圈通过卡头旋转连接于卡槽上,所述卡槽形状和大小与卡头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敷贴本体其中一条侧边处设有管夹,所述管夹截面呈C形,所述管夹内壁设有防滑凸点,所述管夹一侧与敷贴本体边缘相连,所述管夹另一侧悬空,所述管夹悬空侧设有一条卷边。
进一步的,所述敷贴本体采用透气粘贴敷料,所述无菌敷料管采用高吸收性材料,所述管夹采用弹性材料,所述胶圈管身采用医用聚氯乙烯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敷贴本体粘结于皮肤上,无菌敷料管可以吸收盆腔引流管与皮肤之间的渗液,且具有将盆腔引流管体外部分均匀弯曲并固定于管夹上的作用,能避免引流管被折瘪或无意拉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无菌敷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敷贴本体,2. 无菌敷料管,3. 锁圈,4. 管夹,11. 第二开口,12. 凹槽区,21. 底座,22. 胶圈管身,23. 弯头,24. 第一开口,25. 卡槽, 31. 卡头,32. 卡齿,41. 卷边,42. 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32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带轮的拆卸工具
- 下一篇:一种纤支镜用OB胶注射用填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