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05483.8 | 申请日: | 2021-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11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龙;王永东;张飞龙;潘金;郭洋楠;王里;刘俊杰;罗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48;B01D53/9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刘锐 |
| 地址: | 719315 陕西省榆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半干法 脱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和除尘器,还包括:循环灰返料仓;脱硫塔包括:脱硫塔入口段、脱硫塔文丘里管、脱硫塔扩散段、脱硫塔主体反应段和脱硫塔出口段;待脱硫的烟气通过脱硫塔入口段进入脱硫塔;脱硫塔出口段与除尘器的入口相连接,除尘器的出口与循环灰返料仓相连接;循环灰返料仓为通过包覆在脱硫塔文丘里管外侧的腔体与脱硫塔文丘里管、脱硫塔扩散段的外侧形成的空间,用于将循环灰返回脱硫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将循环的脱硫灰沿着脱硫塔文丘里管的底部圆周进料,在整个径向截面上进料均匀,充分保证脱硫灰与烟气均匀混合,避免产生气固两相流的局部不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工艺是目前主要的烟气脱硫除尘工艺之一,是实现烟气“超低排放”的主要途径。该工艺所用的主要设备为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和除尘器,其工作原理是烟气流经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的进口段进入文丘里管,同时把脱硫剂及外循环的脱硫灰流化并送入脱硫塔中的文丘里管,烟气和脱硫剂充分混合并在脱硫塔反应段进行脱硫半干式洗涤反应。烟气经脱硫塔处理后再经除尘器分离出的脱硫灰,由灰循环系统的输送装置回送到脱硫塔中的文丘里管,形成脱硫灰的循环,即以上所述的循环的脱硫灰。
现今,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的形式多为上行空塔结构,即塔下部为烟气进口,上部为烟气出口。按照烟气流程,脱硫塔包括入口段、文丘里管、扩散段、主体反应段和出口。现在所使用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中,脱硫剂及外循环脱硫灰的入塔部位,一般都是设置在文丘里管段,文丘里管截面面积小、烟气流速高,利用高流速将脱硫灰打散与烟气充分混合脱硫。
外循环返回塔的脱硫灰,入塔部位在文丘里管,返料设备常采用空气斜槽或者机械输送设备,返料设备的数量通常为一台或者两台,因此一般在文丘里管设置一个或两个返料口。
然而,现有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存在的问题在于,返料口覆盖面积相对于文丘里管截面太小,且集中于管的半侧,这导致脱硫灰入塔后,气固两相流不均匀,烟气难以与脱硫灰均匀混合,对流场的要求过高,会影响脱硫效率或者增加钙硫比。有时,瞬间返料量过大,则会造成循环的脱硫灰落入脱硫塔入口段,影响脱硫系统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脱硫灰外循环返塔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能够灵活、有效控制脱硫灰在外循环过程中的进料,从而控制脱硫灰返料量,保证了塔内气流两相流的均匀性不受返料量变化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和除尘器,还包括:循环灰返料仓;
所述脱硫塔包括:脱硫塔入口段、脱硫塔文丘里管、脱硫塔扩散段、脱硫塔主体反应段和脱硫塔出口段;
待脱硫的烟气通过脱硫塔入口段进入脱硫塔,且经脱硫处理后从脱硫塔出口段排出;
脱硫塔出口段与除尘器的入口相连接,除尘器的出口与循环灰返料仓相连接;
所述循环灰返料仓为通过包覆在脱硫塔文丘里管外侧的腔体与脱硫塔文丘里管、脱硫塔扩散段的外侧形成的空间,用于将循环灰返回脱硫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包覆在脱硫塔文丘里管外侧的腔体的上部呈倒喇叭形开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包覆在脱硫塔文丘里管外侧的腔体的中部为空心圆柱体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包覆在脱硫塔文丘里管外侧的腔体的下部为锥形结构,锥面斜度不低于60°;且该腔体的下部与脱硫塔入口段的顶部外侧呈封闭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灰返料仓的横截面为环形,且以脱硫塔文丘里管或脱硫塔扩散段形成的空间为内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054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