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双油管的长行程液压缸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89839.3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71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邦柱;赵胜;刘家林;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合成液压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王荣 |
地址: | 646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油管 行程 液压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双油管的长行程液压缸,包括缸筒、缸底、设有内孔的活塞杆、活塞、导向套及联于活塞杆外端的联接块,联接块内设有杆腔油口和无杆腔油口;活塞杆内端设有与活塞后方缸筒内腔相连的无杆腔油路及与活塞前方缸筒内腔相连的有杆腔油路,活塞杆内固设有连接无杆腔油口与无杆腔油路的一油管及连接有杆腔油口与有杆腔油路的另一油管;本实用新型具有活塞杆轻便、摩擦力小、无低速爬行、异响及抖动的优点,减小了油液的使用成本,并降低了有杆腔和无杆腔窜油机率,提高了油缸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行程液压缸,特别是通往有杆腔和无杆腔的油管均布置在活塞杆内的长行程液压缸。
背景技术
目前的长行程液压缸,如图1所示,其空心活塞杆21内仅布置了通往无杆腔的油管22,通往有杆腔的油液通过油管22外的活塞杆的内孔23传递;使用时,由于空心活塞杆21内装满了油液,长行程液压缸的活塞杆很长,活塞杆21很重,不但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且需要更多的油液,增加整机重量,增加了油液的使用成本;由于摩擦力的影响,这类液压缸通常还存在异响、抖动、低速爬行等异常现象;如果内置油管22焊缝产生漏油,液压缸内有杆腔和无杆腔的油液会串通,产生内漏,而此类油缸通常装配在很长的结构件上,如起重机伸缩臂,装配拆解维修非常不便,给使用带来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内置双油管的长行程液压缸,它具有活塞杆轻便、摩擦力小、无低速爬行、异响及抖动的优点,减小了油液的使用成本,并降低了有杆腔和无杆腔窜油机率,提高了油缸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双油管的长行程液压缸,包括缸筒、缸底、设有内孔的活塞杆、活塞、导向套及联于活塞杆外端的联接块,联接块内设有杆腔油口和无杆腔油口,其特征在于:活塞杆内端设有与活塞后方缸筒内腔相连的无杆腔油路及与活塞前方缸筒内腔相连的有杆腔油路,活塞杆内固设有连接无杆腔油口与无杆腔油路的一油管及连接有杆腔油口与有杆腔油路的另一油管;
使用时,由于油液仅充满两油管,活塞杆重量轻,产生的摩擦力很小,无低速爬行、异响及抖动的优点,也减小了油液的使用成本;两油管采用独自的焊缝封油,各自通油,降低了有杆腔和无杆腔窜油机率,提高了油缸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油管外侧均固联有数个支撑块,各支撑块位于两油管之间或油管与缸筒之间;可提高两油管的刚度,进一步减小抖动和异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套后部内设有辅助支撑环及挡圈,辅助支撑环内设有螺旋润滑油槽;辅助支撑环采用低摩擦耐磨材料,加上螺旋润滑油槽增加了润滑面积,进一步降低摩擦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辅助支撑环前方的导向套内设有铜粉导向环;避免因活塞杆弯曲导致活塞杆拉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活塞前端固联有隔套,隔套位于活塞杆外,隔套设有径向孔;可提高长行程运行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活塞杆轻便、摩擦力小、无低速爬行、异响及抖动的优点,减小了油液的使用成本,并降低了有杆腔和无杆腔窜油机率,提高了油缸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长行程液压缸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合成液压件有限公司,未经泸州合成液压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898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