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交流配电柜智能控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89405.3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98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苏杭;李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恒达智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32;H02B1/28;A62C3/16;A62C37/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盐城世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26 | 代理人: | 李保林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交流 配电柜 智能 控制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相关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低压交流配电柜智能控制设备,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内部竖向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外壁上安装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内包括基板,以及前后对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隔板的内部嵌合安装有自动干燥箱,所述自动干燥箱内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中间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中心位置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形成有电加热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低压交流配电柜的内部设置二氧化碳灭火器自动灭火机制及自动干燥机制,能够实现低压交流配电柜内的智能自动处理,解决了现阶段的低压交流配电柜使用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压交流配电柜智能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交流低压配电柜适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厂矿企业等电力用户的交流50Hz、额定工作电压380V、额定工作电流至3150A的配电系统,作为动力、照明及配电设备的电能转换、分配与控制之用。
现阶段的低压交流配电柜存在着下列不足:
1、首先,现阶段的低压交流配电柜缺少火灾灭火的智能控制机制,一旦低压交流配电柜内发生高温源头不能够及时进行灭火,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2、其次,现阶段的低压交流配电柜缺少空气湿度检测机制,低压交流配电柜内部容易渗入水分,一旦水蒸气含量过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腐蚀元件,缺少自动干燥的控制机制,使用效果不够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交流配电柜智能控制设备,通过在低压交流配电柜的内部设置二氧化碳灭火器自动灭火机制及自动干燥机制,能够实现低压交流配电柜内的智能自动处理,升级低压交流配电柜的安全性能,解决了现阶段的低压交流配电柜使用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交流配电柜智能控制设备,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内部竖向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外壁上安装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内包括基板,以及前后对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温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隔板的内部嵌合安装有自动干燥箱,所述自动干燥箱内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中间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中心位置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形成有电加热腔,所述电加热腔内包括固定在支撑座上的小型风扇,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电热丝,所述柜体的内侧顶部设置有二氧化碳灭火器管道,所述二氧化碳灭火器管道上安装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上部开设有贯穿至电加热腔内的空气通道,且电加热腔的出风口位置上固定有防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柜体的外部设置有柜门,且柜体上安装有门锁,所述柜门与门锁适配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氧化碳灭火器管道的下端设置有喷淋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柜体的内壁上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空气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及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阀门的输入端、电热丝的输入端及小型风扇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LC控制器的型号为S7-400,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JYSBWK2-232,所述空气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JXBS-3001-TH,所述烟雾传感器的型号为TAD-168。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交流配电柜智能控制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恒达智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恒达智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89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