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理疗床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45515.X | 申请日: | 2021-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96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琳;杨光;秦志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G7/053 | 分类号: | A61G7/053;A61G7/05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0018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理疗 | ||
一种新型理疗床,在床头两个床腿上焊接两个固定立柱,两个固定立柱上方焊接有轴套,轴套内部安装有轴承,轴承内部插装转轴,转轴与旋转立柱焊接在一起,旋转立柱和转轴一起可以相对于轴套旋转,旋转立柱上焊接悬臂梁,悬臂梁和旋转立柱之间焊接斜拉杆。悬臂梁采用H钢,两个悬臂梁上安装两个电动葫芦,两个电动葫芦可以在悬臂梁上滑动,并可通过自动控制实现间歇轮换提升与下降,实现长期卧床病人不断侧身,保证病人身体各部分的血液流通,不生褥疮。还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将病人抬起方便更换床单、床垫。也可以手动控制起重装置将病人移动到床下。将病人移下床时,床下有两个配重水箱可防止理疗床侧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止长期卧床病人生褥疮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长期卧床病人的照顾往往需要一直有人陪护照顾,如果给病人翻身经常需要两个人以上共同完成,特别耗费人力、时间和精力。如果病人不经常翻身就容易生褥疮,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如果病人下床那就更难了,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无法完成。目前类似的理疗床或病床只是可以让病人坐起来或辅助侧躺,并且大部分是手动操作,即使电动操作也不是自动控制,用起来有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理疗床,旨在解决长期卧床病人经常翻身、下床需要人较多,耗费较多人力、时间、精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理疗床,包含:床体,第一起重装置,第二起重装置,两个配重水箱等。
床体是由床头护栏、床尾护栏、床边框、横床板、第一配重水箱、第二配重水箱组成。第一配重水箱和第二配重水箱沿床的长度方向布置,在理疗床的两侧一边一个。理疗床的两侧是指理疗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病人头在床头护栏一端平躺在理疗床上左手边为理疗床第一侧,右手边为理疗床的第二侧。
第一起重装置固定安装在床头护栏端的第一侧,是由第一固定立柱、第一旋转立柱,第一悬臂梁、第一斜拉杆、第一电动葫芦、第一转轴、第一轴套、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等组成。第一轴套与第一固定立柱焊接成一个整体,第一轴套内有台阶孔,用于分别安装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用来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第一深沟球轴承用来承受径向力。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内部插装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一旋转立柱焊接在一起,第一旋转立柱上焊接第一悬臂梁,第一悬臂梁和第一旋转立柱之间焊接第一斜拉杆。第一悬臂梁采用H钢,第一悬臂梁上安装第一电动葫芦,第一悬臂梁的末端焊接有用以给第一电动葫芦限位的第一限位条,第一限位条为半圆柱管,焊接在第一悬臂梁的末端。第一旋转立柱、第一悬臂梁、第一斜拉杆、第一电动葫芦和第一转轴一起可以相对于第一轴套旋转。
第二起重装置固定安装在床头护栏的第二侧,是由第二固定立柱、第二旋转立柱,第二悬臂梁、第二斜拉杆、第二电动葫芦、第二转轴、第二轴套、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二深沟球轴承等组成。第二轴套与第二固定立柱焊接成一个整体,第二轴套内有台阶孔,用于分别安装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用来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第二深沟球轴承用来承受径向力。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内部插装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二旋转立柱焊接在一起,第二旋转立柱上焊接第二悬臂梁,第二悬臂梁和第二旋转立柱之间焊接第二斜拉杆。第二悬臂梁采用H钢,第二悬臂梁上安装第二电动葫芦,第二悬臂梁的末端焊接有用以给第二电动葫芦限位的第二限位条,第二限位条为半圆柱管,焊接在第二悬臂梁的末端。第二旋转立柱、第二悬臂梁、第二斜拉杆、第二电动葫芦和第二转轴一起可以相对于第一轴套旋转。
应用时,病人身下铺一块帆布,帆布侧边打孔穿绳索,绳索挂在电动葫芦的挂钩上。电动葫芦的升降由单片机或PLC控制,控制有自动工作模式和手动工作模式两种。手动工作模式下有遥控和按钮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可以实现手动提升或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455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流式三维电极电容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单晶硅棒套圆治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