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渗渗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44466.8 | 申请日: | 2021-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4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茂林;杨瀚宇;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D13/08 | 分类号: | E04D13/08;E03F5/04;E03F5/10;E03F5/14;E03F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郝亮 |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渗渗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渗渗井系统,包括雨水回收管,沉砂井和渗水井;所述沉砂井为不渗水的结构,上部设置有入水口和溢流口;所述渗水井包括筒体和渗水层,所述筒体设置有入流孔,筒体的下方敞开,所述渗水层设置于筒体的下方;所述雨水回收管贴近建筑物墙面设置;所述雨水回收管的顶端与所述建筑物顶面排水口连通;所述雨水回收管的底端与所述沉砂井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沉砂井的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所述渗水井的入流孔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雨水缓冲‑溢流‑过滤‑快速渗透,提高了雨水处理能力,渗水井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城市地面积水的风险,可促使地表水转变成地下水,实现生态化雨水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渗渗井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因此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施工渗水井实现楼宇,房屋等建筑物的雨水回收,渗到地下透水层中,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但是目前渗水井的施工都是现场进行施工竖井以及内部渗水材料等,施工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同时雨水中的杂质,颗粒物等容易影响渗水性能,当雨水量大时也对渗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渗渗井系统,实现雨水缓冲-溢流-过滤-快速渗透,提高了雨水处理能力,渗水井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城市地面积水的风险,可促使地表水转变成地下水,实现生态化雨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快渗渗井系统,包括雨水回收管,沉砂井和渗水井;
所述沉砂井为不渗水的结构,上部设置有入水口和溢流口;
所述渗水井包括筒体和渗水层,所述筒体设置有入流孔,筒体的下方敞开,所述渗水层设置于筒体的下方;
所述雨水回收管贴近建筑物墙面设置;所述雨水回收管的顶端与所述建筑物顶面排水口连通;所述雨水回收管的底端与所述沉砂井的入水口连通;
所述沉砂井的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所述渗水井的入流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雨水回收管,沉砂井和渗水井的设计,使得小雨蓄水在沉砂井;中雨溢流至渗水井进行过滤,同时颗粒物和杂质存留在沉砂井;大雨实现辅助排水,提高了雨水生态化处理能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沉砂井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地面下方;入水口通过入水管以及入水管顶部的管接头与所述雨水回收管连接,所述管接头位置高于地面。
沉砂井至少部分埋设地面下方,便于后期的维护,清理杂物,管接头位置高于地面也是便于更换。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雨水回收管接近地面位置还设置有溢水管。
通过设置溢水管保证雨量大时及时排水。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溢流口的位置低于所述入水口的位置。
溢流口位置低,可以及时将水溢流至渗水井中,同时防止雨水返流入水口。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筒体包括盖,所述盖上设置有检查孔,所述检查孔处安装有检查管,所述检查管顶端具有顶盖,所述顶盖与地面平齐。
检查管通向地面,便于查看,顶盖可以阻挡杂物掉落。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渗水层内部填充材料为砂粒。
砂粒成本低,并且粒径适合进行雨水过滤,同时砂粒的透水性较好,可以快速过滤和透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444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渗水井预制件
- 下一篇: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