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44177.8 | 申请日: | 2021-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90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许坚立;王中洲;谢绍雄;佘征平;陆家勋;李坤;王丽琼;邹祝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蓝清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滤 处理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生活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包括废液调节池,垃圾渗滤液流入废液调节池内,废液调节池一侧设置有前端处理装置,废液调节池内设置有提升泵,提升泵将垃圾渗滤液送入前端处理装置内,前端处理装置连接有后端处理装置,后端处理装置连接有超声波流量计;后端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级芬顿反应机构、一级分解机构、二级芬顿反应机构、二级分解机构和三级芬顿反应机构。本申请具有进一步处理膜后浓水,降低浓水中COD、氨氮等可控制污染物的含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还有堆积的准备用于焚烧的垃圾渗漏出的水分。
一般的垃圾填埋场处理渗滤液时会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艺,根据填埋场填埋垃圾的类型和渗滤液的出水水质,采用的工艺也会有所不同。在我国垃圾填埋场常用的集中渗滤液处理工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渗透液—调节池—生物预处理—物化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内COD、BOD、氨氮、总氮等含量降低。
环境保护标准日趋严格,使用常规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有时难以保证出水水质达标。近年来,以反渗透膜法为代表的膜处理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中逐渐得到应用。反渗透膜法指的是在半透膜的原水一侧施加比溶液渗透压高的外界压力,原水透过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其他物质不能透过而被截留在膜表面的过程。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通过反渗透膜法进行污水处理,污水内的COD、氨氮等可控制污染物的含量较高,生成膜后浓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进一步处理膜后浓水,降低浓水中COD、氨氮等可控制污染物的含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废液调节池,垃圾渗滤液流入所述废液调节池内,所述废液调节池一侧设置有前端处理装置,所述废液调节池内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将所述垃圾渗滤液送入所述前端处理装置内,所述前端处理装置连接有后端处理装置,所述后端处理装置连接有超声波流量计;所述后端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级芬顿反应机构、一级分解机构、二级芬顿反应机构、二级分解机构和三级芬顿反应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垃圾渗滤液排入废液调节池,提升泵将垃圾渗滤液抽取送入前端处理装置处,经过前端处理装置将垃圾渗滤液进行前期处理,经过前期处理后的渗滤液依次经过一级芬顿反应机构、一级分解机构、二级芬顿反应机构、二级分解机构和三级芬顿反应机构,渗滤液经过多次芬顿反应和分解反应,净化前端处理装置内排出的浓水,降低了浓水中COD、氨氮等可控制污染物的含量,减少浓水对环境的污染。
可选的,所述一级分解机构包括缺氧池、好氧池和中沉池,所述缺氧池、所述好氧池与所述中沉池的池壁抵接且连通,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缺氧件,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加氧件,所述中沉池下端连接有污泥池,所述二级分解机构与所述一级分解机构的设备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垃圾渗滤液流入缺氧池内,通过缺氧件的反硝化去除硝态氮,同时去除部分BOD,渗滤液从缺氧池中流入好氧池内,加氧装置向液体内输入氧气,使液体内溶解更多氧气,使污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在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消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分解后的渗滤液流入中沉池中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污泥进入污泥池内,降低渗滤液中的可控污染物含量。
可选的,所述缺氧池内固定连接有导流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蓝清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蓝清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441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