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筷取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43942.4 | 申请日: | 2021-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23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天勇 |
| 主分类号: | A47G21/00 | 分类号: | A47G21/00 |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颜晓玲 |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公筷 取用 装置 | ||
公筷取用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周向设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包括若干主坠孔、副坠孔,主坠孔副坠孔上侧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通孔,每个伸缩组件对应设有导向环,主坠孔、副坠孔内设有主坠体、副坠体,主坠体、副坠体上设有挂环其质量为G1、G2,底座周向设有插孔,插孔内设有支撑杆,支撑杆外端设有支撑臂,支撑杆上设有束线环,支撑臂设有坠线孔,每个坠线孔下方均设有筷子,筷子质量为G3,G1≥G2>2G3,两根筷子之间设有连接线,连接线上设有坠线,坠线穿过坠线孔、导向环,依次穿过通孔、挂环,最后向固定在通孔的边缘处。本装置通过伸缩组件可以在公筷使用完毕后迅速归位,方便其他人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筷取用装置。
背景技术
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饮食习惯,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在推杯换盏间便给了各种细菌大量传播的机会。虽然现在都在推行使用公筷,但是由于尚没有形成习惯,经常会出现将公筷“据为己有”的问题,而且公筷每次使用后都需要放回原位以方便其他人使用,这种方式在中餐的就餐过程中显得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公筷取用装置,其结构简单,取用和放回公筷的操作方便,通过伸缩组件可以在公筷使用完毕后迅速归位,方便其他人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公筷取用装置,包括竖直布置的圆柱形底座,底座周向设有若干等角度均布的公筷伸缩组件,所述的每个公筷伸缩组件包括若干个位于底座上侧且向下延伸的主坠孔,主坠孔上侧敞口处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上设有竖向贯穿第一横梁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主坠孔共轴线,底座上侧位置上对应每个主坠孔旁侧还设有向下延伸的副坠孔,副坠孔上侧敞口处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二横梁,第二横梁上设有竖向贯穿第二横梁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副坠孔共轴线,主坠孔的轴线与对应的副坠孔的轴线沿水平向的距离相等,主坠孔直径大于副坠孔直径,底座上侧对应每个公筷伸缩组件均设有一个导向环,主坠孔内设有与主坠孔间隙配合的主坠体,主坠体上侧设有第一挂环其质量为G1,副坠孔内设有与副坠孔间隙配合的副坠体,副坠体上侧设有第二挂环其质量为G2,且副坠体与副坠孔的间隙小于主坠体与主坠孔之间的间隙,底座周向侧面位置上对应每个导向环处均设有沿底座径向延伸且上下间隔布置的三个插孔,所述的三个插孔均为方孔它们的深度均相同,三个插孔均为倾斜布置,且三个插孔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从上至下依次增大,每个导向环对应的三个插孔有且仅有一个插孔内插设有与插孔配合的支撑杆,支撑杆超出插孔的外端设有圆弧形的支撑臂,圆弧形支撑臂的圆心位于底座的中轴线上,支撑杆位置上靠近支撑臂处设有束线环,圆弧形支撑臂上设有沿径向贯穿支撑臂的坠线孔,每个坠线孔下方均设有两根筷子,两根筷子的质量为G3,G1≥G2>2G3,两根筷子的柄端之间连接有3-4cm的连接线,连接线上连接有坠线,筷子上的坠线向上穿过坠线孔,然后共同穿过导向环,从上至下穿过第二通孔并向下延伸穿过第二挂环,再由下至上穿过第二通孔,然后从上至下穿过第一通孔并向下延伸穿过第一挂环,最后向上延伸固定在第一通孔的边缘处。
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筷取用装置均简称为本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天勇,未经李天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439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板材脱模布的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肛肠科用的便携式手持给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