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IML膜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38763.1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03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崔清臣;凌红旗;刘斌;苟化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国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06;B32B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航 |
地址: | 5284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ml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IML膜,包括载体层,所述载体层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依次设置有镭射模压层及电镀层,所述电镀层或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印刷层。该IML膜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能起到更好的装饰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IML膜。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现有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的美观程度,电子产品在生产时表面通常会覆盖一层装饰膜,现有的各式各样的手机壳表面也覆盖有一层装饰膜,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这类装饰膜在和产品进行结合时,多采用IML工艺(模内镶件注塑),即将装饰膜裁剪成合适大小后放入到模具内,再在模具内注塑成型,脱模后,装饰膜就结合在了产品表面。但是现有的装饰膜普遍通过表面烫金印刷后再进行表面图案印刷,导致图案不够鲜明立体,呆板暗淡,美观程度较低,这样通过IML工艺结合在产品表面后,使得产品整体的视觉效果较差,同时现有的装饰膜还存在力学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IML膜,该IML膜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能起到更好的装饰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IML膜,包括载体层,所述载体层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依次设置有镭射模压层及电镀层,所述电镀层或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印刷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IML膜,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镭射模压层的镭射模压凹凸纹理及电镀层上的电镀纹理与印刷层上的图案相互配合,使得最终呈现的图案的纹理清晰,颜色逼真,具有较强的3D视觉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装饰作用。
优选的,所述印刷层设置在所述电镀层上,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粘结层,粘结层上粘结有加强层。
优选的,所述印刷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电镀层上设置有粘结层,粘结层上粘结有加强层。
优选的,所述电镀层为电镀金属层或电镀非金属层
优选的,所述电镀层为电镀铝层。
优选的,所述载体层及所述加强层均为PET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PET膜为适用于IML工艺的PET膜。
优选的,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为40-60μ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载体层的厚度为50μm。
优选的,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60-80μ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75μm。
优选的,所述镭射模压层的厚度为8-12μm。
优选的,所述电镀层的厚度为3-5μm。
优选的,所述印刷层的厚度为1-3μm。
优选的,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13-28μm。
一种如上所述的IML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表面涂布镭射模压材料后,进行镭射模压形成镭射模压层;
(2)在镭射模压层上进行电镀形成电镀层;
(3)在电镀层或第二表面进行CMYK四色定位印刷形成印刷层,即得。
优选的,所述步骤(3)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4)涂抹粘结剂形成粘结层;
(5)在粘结层上贴合加强层后熟化即得;所述步骤(5)中熟化的温度为40-60℃,熟化时间为20-2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国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国安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387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