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节纤维张力的二次湿法模压成型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35784.8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21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韩德滨;谭佃龙;高小弟;朱桂龙;穆举杰;潘宝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6 | 分类号: | B29C70/4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纤维 张力 二次 湿法 模压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次湿法模压成型用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可调节纤维张力的二次湿法模压成型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环形的弹簧片,模具本体内设有型腔,模具本体的一侧开设有与型腔连通的让过孔;型腔内设有张紧机构,张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型腔内的固定环,围绕固定环的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沿固定环径向的内螺纹通孔,内螺纹通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使用时弹簧片套装在固定环上且螺杆位于固定环外部的一端抵在弹簧片的内侧,围绕轴向旋转螺杆时可控制螺杆沿固定环的径向移动,进而调整弹簧片的径向尺寸,可根据需要调整环部成型张力,且张紧后弹簧片和环部一起固化成为纤维复合材料制件的一部分,并用作连接端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次湿法模压成型用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纤维张力的二次湿法模压成型用模具。
背景技术
纤维复合材料制件一般包括中间杆部和一体成型在杆部两端的环部,具有质轻强度高的特点,通常用于代替钢制拉索。为了连接方便,环部内通常需要内嵌连接端头,但这些连接端头均不具备张力调整功能,无法使得环部张力与中间杆部的张力匹配,不利于充分发挥纤维复合材料之间的力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纤维张力的二次湿法模压成型用模具,通过在模具的型腔内增设张紧机构和套设在张紧机构上的弹簧片,实现环部成型过程中的张力调整,使其与中间杆部的张力匹配,进而充分发挥纤维复合材料之间的力学性能。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纤维张力的二次湿法模压成型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环形的弹簧片,模具本体内设有型腔,模具本体的一侧开设有与型腔连通的让过孔;所述型腔内设有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型腔内的固定环,围绕固定环的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沿固定环径向的内螺纹通孔,所述内螺纹通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使用时所述弹簧片套装在固定环上且所述螺杆位于固定环外部的一端抵在弹簧片的内侧,围绕轴向旋转螺杆时可控制螺杆沿固定环的径向移动,进而调整弹簧片的径向尺寸。进一步的,所述型腔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所述弹簧片的环形结构与型腔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片由单侧设有凹槽的条形板卷绕而成,且凹槽沿条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凹槽位于弹簧片的外侧。二次湿法模压成型时可以在干纱环嵌套在凹槽内并由凹槽限位,成型后,弹簧片连同环部一起拆离型腔,且弹簧片可用作连接端头,凹槽可以有效防止环部滑脱。弹簧片使用金属片材,相较金属块加工成圆环,成本低,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片的其中一端设有凹部,弹簧片的另一端设有可卡入凹部并阻止弹簧片的径向尺寸进一步缩小的凸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与型腔同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纤维张力的二次湿法模压成型用模具用于成型纤维复合材料制件,具体的纤维复合材料制件包括中间杆部和一体成型在杆部两端的环部,其中环部基于本申请的二次湿法模压成型用模具成型,成型前,先根据张力需求,选择合适的弹簧片,然后将环部套设在弹簧片的外部,再拧紧螺杆螺杆沿固定环的径向内外移动,进而调整弹簧片的径向尺寸,进而实现根据需要调整张力,以便充分发挥纤维复合材料制件的力学性能。且张紧后弹簧片和环部一起固化成为纤维复合材料制件的一部分,并用作连接端头,相对比其它径向尺寸固定的连接端头与环部的成型连接方式,该成型方法操作性、稳定性好。
此外,型腔内铺放碳纤维前,弹簧片处于松弛状态,方便成型前的环部铺放在弹簧片与型腔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操作简单。模具闭合后通过模压机对其加热加压,模压成型压力大,便于树脂的流动充满环形空间,同时有利于树脂被压入纤维内部,提高纤维和树脂的浸润性,成型产品内部孔隙率小,纤维含量高,复合材料产品性能更佳。弹簧片的制造简单成本低,金属片只需要通过弯折就可以得到。相比较金属焊接出该形状或金属块机加工得到该形状产品,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357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酮玻璃胶包装机封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油泵总成加工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