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轨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7914.7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74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许海勇;时光明;方树薇;蔡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夏高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1/17 | 分类号: | E01B31/17;E01B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轨 打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轨打磨装置,涉及铁路工程技术领域。其用于打磨两条间隔设置的钢轨,该钢轨打磨装置包括行走机构、车架和至少两个打磨机构。行走机构能够沿钢轨的长度方向在钢轨上行走。车架可拆卸地设在行走机构上。两个打磨机构间隔设置于车架上,打磨机构与车架可拆卸连接,打磨机构包括驱动结构和打磨组件,打磨组件与驱动结构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打磨组件相对钢轨活动并使打磨组件沿预设角度打磨钢轨。该钢轨打磨装置能够提高打磨效率、打磨质量,在短时间内具有大的打磨量,并且装置整体具有较高的作业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钢轨在高速、重载列车反复作用下,会出现鱼鳞裂纹、剥离掉块、轨面网状压溃、车轮擦伤等各类车轮接触疲劳类病害,若不及时修复打磨,此类缺陷会加速扩展,降低钢轨使用寿命,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平稳和行车安全。此外,最近数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整体居住、生活环境、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列车运行所产生的噪声以及振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因此,通过有限控制钢轨表面的平顺性,以减少、控制噪声和振动也成为轨道维护工作的目标之一。
钢轨打磨作业作为目前最为常用的钢轨修复手段,目前国内各铁路工务部门在钢轨打磨作业中主要采用专业设备打磨,例如大型设备钢轨打磨列车、垂直打磨机、进口钢轨打磨设备和小型设备角磨机等。大型设备钢轨打磨列车虽然具有打磨速度快、作业效率高、打磨质量好,但是同时成本过高,占用天窗点时间过长,需要铁路系统内工务、机务、电务等多个部门相互协调作业,难以适应于短区间内的钢轨病害打磨作业,且针对钢轨的尖轨尖端、心轨、翼轨等部位均无法进行作业,需要有小型打磨机的配合。垂直打磨机是专门用来打磨钢轨多部位位置的小型打磨机械,多通过汽油机驱动砂轮打磨钢轨轮廓表面,打磨过程中砂轮容易出现跳刀现象,使得打磨质量较差,且还需要手动控制进给,导致打磨效率较低。进口钢轨打磨机虽然具有良好的打磨效果,但是普遍价格较高,且售后维护成本高,维护周期长,无形中增加铁路维护成本,同时通常为液压驱动结构,故障率较高,并且设备不具备拆装能力,搬运及上、下道较为困难,给工作人员增加额外劳动强度。
因此,亟需一种钢轨打磨装置,能够提高打磨效率、打磨质量,在短时间内具有大的打磨量,并且装置整体具有较高的作业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钢轨打磨装置,能够提高打磨效率、打磨质量,在短时间内具有大的打磨量,并且装置整体具有较高的作业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钢轨打磨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轨打磨装置,所述钢轨打磨装置用于打磨两条间隔设置的钢轨,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能够沿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在所述钢轨上行走;车架,所述车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行走机构上;至少两个打磨机构,两个所述打磨机构间隔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打磨机构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打磨机构包括驱动结构和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与所述驱动结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打磨组件相对所述钢轨活动并使所述打磨组件沿预设角度打磨所述钢轨。
进一步地,所述钢轨打磨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在所述车架的两端,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检测件,两个所述检测件分别设在所述钢轨的上方,所述检测件用于获取所述钢轨的实际廓形和表面状况。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安装件的两端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钢轨设置,所述安装件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检测件,两个所述检测件分别设在所述钢轨的两侧且朝向所述钢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件包括涡流探伤仪和激光廓形仪,每个所述钢轨上至少设有一个所述涡流探伤仪和两个所述激光廓形仪,在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激光廓形仪设置于所述打磨机构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夏高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夏高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79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机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保温门的开合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