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装置及包含其的气切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6905.6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83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韬;袁媛;西宇翠;张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梁亚静 |
地址: | 1000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装置 包含 套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及包含其的气切套管,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寸带固定方式减压效果差,易形成压力性损伤的技术问题。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上设置有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实现第一本体与待固定件的连接,以将待固定件固定在人体上;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调节结构,通过调节结构能够调节第一本体与人体接触位置;气切套管包括套管、套管上设置有固定座,固定装置与固定座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气切套管固定,减压效果好、固定效果好、操作简单、容易上手、耗材低的特点;通过设置多个子母扣可实现松紧调节,提高使用舒适性和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包含其的气切套管。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做完气管切开手术后的病人,会在颈部接上一个气切套管来帮助病人呼吸,现在医院里一般都是通过寸带、或者压脉带穿寸带将气切套管固定在病人颈部,使用时需要将寸带、压脉带围绕病人颈部,然后将寸带两端分别穿过气切套管固定座上的通孔后直接打结固定。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气切病人长期使用寸带或压脉带固定时,由于寸带对病人颈部压迫较大,多造成颈部压力性损伤,而颈部压力性损伤不仅使病人感到不适,而且严重者还容易形成创面感染造成病人死亡的情况,对病人产生极大危害。如何能解决减压问题,给病人减轻痛苦、减少危害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及包含其的气切套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寸带固定方式减压效果差,易形成压力性损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实现所述第一本体与待固定件的连接,以将待固定件固定在人体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的调节结构,通过所述调节结构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本体与人体接触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结构调节第一本体与人体接触位置是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本体变形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为封闭式囊形结构,采用柔性可变形材料制成;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填充在所述第一本体内部的气体或液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充满气或液体后截面直径不大于1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可启闭的进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采用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俯视投影为未封口环形结构,所述连接件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带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带上或所述第一本体上沿轴向设置多个子扣或母扣;所述第一本体上或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与子扣或母扣相配合的一个母扣或子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子扣或母扣之间的间隔相同或不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切套管,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6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头锁紧装置
- 下一篇:距离测量装置和扫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