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上釉线的沾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0843.8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49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古泽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皓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04 | 分类号: | B28B11/04;B28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范小凤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上釉 装置 | ||
一种自动上釉线的沾蜡装置,其包括储蜡槽及装设于储蜡槽上的若干导热盘、若干导热杆、发热片,所述发热片设置于储蜡槽外侧面上,导热盘设置于储蜡槽内,所述导热杆的一端连接于导热盘上,另一端连接于发热片上;此外,所述导热盘内设置有吸蜡填充材料。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实现自动沾蜡,且一次可对多个坯体底部进行沾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且可确保沾蜡力度及角度的一致性,从而可避免沾蜡不均及漏沾蜡的问题。此外,采用自动沾蜡,可避免人工沾蜡易被烫伤的风险;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上釉线的沾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用陶瓷中,陶瓷坯体成型后表面必须均匀涂上釉料层再进行烧制陶瓷表面才能光亮。在坯体上釉前,需在坯体底部上蜡,使上釉过程中坯体底部有蜡的地方不被沾上釉料,以避免在陶瓷烧制过程中,釉料受高温融化与匣钵底部粘结在一起。
然而,在传统工艺中,通常为采用人工沾蜡,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人工操作会存在沾蜡不均或漏沾蜡的问题。此外,蜡需高温加热方可变为便于沾取的液体蜡,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烫伤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釉线的沾蜡装置,以解决传统坯体沾蜡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沾蜡不均、漏沾及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一种自动上釉线的沾蜡装置,其包括储蜡槽及装设于储蜡槽上的若干导热盘、若干导热杆、发热片,所述发热片设置于储蜡槽外侧面上,导热盘设置于储蜡槽内,所述导热杆的一端连接于导热盘上,另一端连接于发热片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吸废气装置,其包括吸气管及连接于吸气管的吸气嘴,所述吸气嘴对应于导热盘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管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嘴,每一吸气嘴对应于一导热盘。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嘴在水平方向上呈外宽内窄的喇叭状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片设置于储蜡槽外侧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盘内设置有吸蜡填充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吸蜡材料为棉布。
进一步地,所述储蜡槽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套管,所述导热杆穿设于套管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发热片下方,以将发热片安装于储蜡槽底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上设置有多个吸盘,每一吸盘对应于一导热盘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实现自动沾蜡,且一次可对多个坯体底部进行沾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且可确保沾蜡力度及角度的一致性,从而可避免沾蜡不均及漏沾蜡的问题。此外,采用自动沾蜡,可避免人工沾蜡易被烫伤的风险;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上釉线的沾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储蜡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上釉线的沾蜡装置,其装设于自动上釉线上,用于在陶瓷坯体的底部沾蜡。所述自动上釉线的沾蜡装置包括储蜡装置10、吸废气装置20及转移装置(图未示),所述转移装置将坯体吸至储蜡装置10内进行沾蜡,沾蜡完成后再将坯体转移至下一工序,所述吸废气装置20将蜡高温产生的气体吸走,以避免被人体吸收,影响身体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皓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皓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08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架行程调节装置、悬架系统及汽车
- 下一篇:自动上釉线的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