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熔融还原工艺的铁水液压倾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95404.2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92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冠琪;马永华;魏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6 | 分类号: | B22D41/06;C21B13/00;B22D3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傅静 |
地址: | 262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熔融 还原 工艺 铁水 液压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熔融还原工艺的铁水液压倾翻装置,包括铁水包和倾翻装置,铁水包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L”形立柱,“L”形立柱的水平边的前端具有第一限位部;倾翻装置包括前翻支架和后翻支架,前翻支架整体呈“L”形,后翻支架整体呈“L”形,前翻支架的水平边设置在后翻支架的水平边的上方,后翻支架能够承载前翻支架;后翻支架分别与前翻支架和底座转动连接,前翻支架能够相对后翻支架转动,后翻支架能够相对底座转动;前翻支架的水平边的前端具有与第一限位部对应的第二限位部。“L”形结构方便了铁水包与前翻支架之间的配合,有利于提升装配效率;另外,本倾翻装置除了可以向前倾翻倾倒铁水外还具有向后倾翻的功能,方便扒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形属于铸造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熔融还原工艺的铁水液压倾翻装置。
背景技术
HHHHHHHH熔融还原技术是世界上唯一种完全不使用焦炭、烧结及球团工艺的冶金技术,在冶金行业节能环保、资源利用、能源拓展、产品重塑、流程创新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工艺优势、革命性的技术意义及行业应用前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行业影响力。
由于HHHHHHH熔融还原技术自身的特点,此工艺生产的铁水纯净度更高,特别是P元素的含量较其他炼铁工艺都低,并且其他元素如V、Ti、Si、Sn、SH、TH、Bi、Pb含量都较低,除S元素含量较其他工艺稍高点,但铁水脱S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工艺,因此此工艺非常适合生产用于核电、风电、航空、航天等高端铸件用的高纯生铁。
生产高端铸件对高纯生铁要求表面清洁无夹渣,形状规则,大小一致,而一般炼铁厂生铁铸造采用铸铁机连续浇注的方式生产,铸铁机的运转速度需要与浇注的速度合理配合,否则浇注出的生铁形状大小不一,或者生铁块因铁水过多连接在一起,无法分离,难以满足工艺需求。生铁铸造前需要将炉内铁水用铁水包运至浇注区域,通过铁水倾翻,将铁水倒入铸铁机。
传统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冶金起重机吊起铁水包两侧的耳轴,在人工辅助下利用吊钩勾住铁水包底部以铁水包耳轴为中心实现倾翻,这样倾翻过程不易控制,倾翻速度难以与铸铁机的运转速度相匹配,导致铁水飞溅严重,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一些厂家设计了专用的倾翻装置,其采用了液压系统对倾翻过程进行控制,但其只能实现铁水包前翻倾倒铁水的功能而无法实现铁水包向后倾翻的功能,无法完成扒渣过程;此外,现有的液压倾翻装置无法对包内铁水的重量进行实时监控,因而无法实现对倾翻的速度进行调控,不能达到控制铁水流速的目的。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形内容
本实用新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熔融还原工艺的铁水液压倾翻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形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熔融还原工艺的铁水液压倾翻装置,包括互相配套设置的铁水包和倾翻装置,所述倾翻装置包括机械系统以及液压系统,所述铁水包与所述机械系统配合连接,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机械系统连接,从而驱动所述机械系统带动所述铁水包实现前翻及后翻动作,所述铁水包的侧壁上设置有“L”形立柱,所述“L”形立柱有两个,且两个所述“L”形立柱相对所述铁水包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L”形立柱的水平边的前端具有第一限位部;
所述机械系统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前翻支架和后翻支架,所述前翻支架整体呈“L”形,所述后翻支架整体呈“L”形,所述前翻支架的水平边设置在所述后翻支架的水平边的上方,所述后翻支架能够承载所述前翻支架;所述后翻支架分别与所述前翻支架和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前翻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后翻支架转动,所述后翻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前翻支架的水平边的前端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对应的第二限位部。
作为本实用新形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倾角为α的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倾角为α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95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