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脑穿刺手术引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57949.4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8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龙飞;农秀丽;李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90/13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朱雪琼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脑 穿刺 手术 引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脑穿刺手术引导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引导管、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放置在地面上,激光发射器通过万向球关节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呈十字形,所述引导管两端开口,引导管上部的外周设有挡板,挡板共有四块且挡板呈十字形,所述引导管上设有滚轮,滚轮通过弹簧片A与引导管外侧管壁连接,滚轮一侧伸入到引导管内腔中。本实用新型通过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进行引导,通过光线照射到挡板上,对引导管的角度进行指引,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按照设定好的角度插入引流管,提高穿刺的精度,提高穿刺手术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颅脑穿刺手术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脑是精密、柔软、血供丰富的器官,在颅脑穿刺手术时,经过影像学检查、电脑重建、医生阅片后设计的穿刺路径是到达病灶相对最短、对脑组织损伤相对最小、血管也相对最少的路径。沿预设的路径穿刺,则可以保障手术效果及手术中的安全,但由于颅脑的穿刺手术是一种盲操作的手术,即穿刺过程中,医生是无法明确知道自己穿刺的方向是否与预设的方向一致的,如果偏离预设路径,则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置管效果不佳,脑内的出血;若反复穿刺则带来脑的副损伤。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首次穿刺的方向即与预设的方向重合,因此需要一种颅脑穿刺手术引导装置,在医生进行颅脑穿刺手术时提供引导,方便医生以正确的进行引流管的插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脑穿刺手术引导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穿刺没有引导装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颅脑穿刺手术引导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引导管、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放置在地面上,激光发射器通过万向球关节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呈十字形,所述引导管两端开口,引导管上部的外周设有挡板,挡板共有四块且挡板呈十字形,所述引导管上设有滚轮,滚轮通过弹簧片A与引导管外侧管壁连接,滚轮一侧伸入到引导管内腔中。
所述万向球关节包括外球和内球,外球一侧设有开口,且外球包裹在内球外,外球与固定支架连接,内球与激光发射器连接。
所述滚轮有两个,且滚轮对称安装在引导管两侧。
所述滚轮上设有一圈弧形凸起,弹簧片A上设有弹簧片B,弹簧片B一端与弹簧片A连接,另一端卡在弧形凸起之间。
所述挡板中部涂一层荧光粉。
所述滚轮的材质为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进行引导,通过光线照射到挡板上,对引导管的角度进行指引,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按照设定好的角度插入引流管,提高穿刺的精度,提高穿刺手术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引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激光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万向球关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激光发射器,2-引导管,3-固定支架,4-万向球关节,5-挡板,6-滚轮,7-外球,8-内球,9-弧形凸起,10-弹簧片A,11-弹簧片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未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579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制胶机上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反无人机飞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