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39572.X | 申请日: | 202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18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红;王红霞;黄颖蕾;曾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苗晓娟 |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挡墙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的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技术方案为:包括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临时结构斜撑,基础灌注桩;所述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位于河道中,后为现有河道护岸,所述现有河道护岸前泥面挖深至所述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前设计泥面,所述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与河道上下游平顺连接,不得阻水;所述临时结构斜撑连接前后布置的所述基础灌注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其既不破坏原有岸线,又要满足新建河道工程的规模及功能要求,是一种安全可靠且经济、投资成本低的护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需要保留河道老护岸、且施工场地受限的挡墙结构。
背景技术
上世纪建设的河道护岸后往往紧邻居民小区,虽然河道护岸后6m至10m陆域范围为水利工程的保护范围,但由于历史原因,河道护岸后地块同时位于居民小区的管理范围,新建河道护岸涉及征地及施工期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近几年来城市水利的建设与发展,河湖面貌及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同时开发建设中河道布局与周边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河道工程整体布置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而且要考虑周边居民的要求、各区之间的协调、行业之间的退界、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因素。
因此,河道工程按照规划建设需要扩大规模,原河道护岸往往拆除重建,河道向两边拓宽,因而需要征地、动迁。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如建设用地的限制,动拆迁的成本,施工期场地限制及对居民区的影响等,现有的河道挡墙结构无法满足上述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其既不破坏原有岸线,又要满足新建河道工程的规模及功能要求,是一种安全可靠且经济、投资成本低的护岸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包括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临时结构斜撑和基础灌注桩;永临结合的挡墙结构位于河道中,后部为现有河道护岸,现有河道护岸前泥面挖深至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前设计泥面,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与上下游平顺连接;临时结构斜撑连接前后布置的基础灌注桩。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基础灌注桩设置两排,前排基础灌注桩设置在临水侧且间隔布置;后排基础灌注桩设置在靠岸侧,为密排灌注桩,紧贴现有河道护岸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墙身紧贴后排基础灌注桩布置,新建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的底板与前排基础灌注桩整体浇在一起,构成为一种L型挡墙。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后排基础灌注桩的桩顶设置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前排基础灌注桩的桩顶设置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临时结构斜撑连接第一钢筋混凝土冠梁和第二钢筋混凝土冠梁。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临时结构斜撑为钢管斜撑。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较好地保留了现有河道护岸,不涉及现有河道护岸后征地及拆迁;施工中不进入墙后小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施工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新建护岸扩大河道规模,施工中抽干河道水流,挖深现有河道护岸墙前泥面都能确保现有河道护岸结构的稳定安全;永久结构实施完成并且钢筋混凝土挡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临时结构斜撑,永久结构钢筋混凝土挡墙成为一种L型挡墙,河道中没有阻水建筑物,不影响河道水流流态,且临时结构斜撑拆除后可以重复利用,节省了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永临结合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1 现有河道护岸
2 墙身
3 底板
4 后排基础灌注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95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柱塞组件滚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经轴喷水织布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