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吸引器的耳内镜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14164.9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2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邹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健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M1/00;A61B1/2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引 耳内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吸引器的耳内镜,包括耳内镜头本体,耳内镜头本体上固定设置多个滑套,滑套内部活动设置吸引器,吸引器位于滑套内,且沿耳内镜头本体进行前后移动。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技术上进行改进,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广泛推广;通过带有吸引器的耳内镜,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将吸引器显示在内镜视野中,不仅提供手术需要的视野,而且通过持镜手的活动来控制吸引器,以此来实现耳内镜手术中的单人双手操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耳内镜手术的单人双手操作,将原持镜手仅提供手术视野进展为提供视野的同时亦可实行吸引、简单牵拉拨动等动作,可大致与显微镜下手术实现相同操作,该变化将使耳内镜手术更为简便,使耳科手术变得更加微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吸引器的耳内镜。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耳科手术均在显微镜下操作,耳显微手术可在目镜下双手操作,但由于在直视下操作,在暴露视野时往往需切除一些正常组织,手术创伤较大。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耳内镜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愈发广泛,耳道入路可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创伤,使耳科手术实现了微创化,由于成人耳道平均直径8mm,目前常规使用的耳内镜直径2.7mm-4mm,在耳道内放入内镜同时只能单手操作器械进行手术,在术野出血、磨除骨质时需不断地更换手术器械去吸除血液、骨粉等物,使手术时间大大延长,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很多学者均表示耳内镜仅能在耳显微手术中起到辅助作用,认为目前耳科手术目前主流仍为显微镜下手术。因此耳内镜手术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带吸引器的耳内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吸引器的耳内镜,包括耳内镜头本体,其创新点在于:所述耳内镜头本体上固定设置多个滑套,所述滑套内部活动设置吸引器,所述吸引器位于滑套内,且沿耳内镜头本体进行前后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套采用轻薄坚硬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滑套之间等距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套和吸引器之间相接触部位为光滑的表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技术上进行改进,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广泛推广;通过带有吸引器的耳内镜,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将吸引器显示在内镜视野中,不仅提供手术需要的视野,而且通过持镜手的活动来控制吸引器,以此来实现耳内镜手术中的单人双手操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耳内镜手术的单人双手操作,将原持镜手仅提供手术视野进展为提供视野的同时亦可实行吸引、简单牵拉拨动等动作,可大致与显微镜下手术实现相同操作,该变化将使耳内镜手术更为简便,使耳科手术变得更加微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耳内镜头本体、2滑套、3吸引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健,未经邹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141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