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08230.1 | 申请日: | 202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15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吴付才;陈绍珍;向星翰;朱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5 | 代理人: | 刘艳春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 中间 设置 无盖梁薄墩 跨越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其包括永久结构,其包括:设置在道路中间的无盖梁薄墩,无盖梁薄墩上开设有顺桥向的预留通孔:设置在无盖梁薄墩上部的预制梁;临时结构,其包括:2个基础支架,在既有路宽度方向上,2个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无盖梁薄墩的左侧和右侧:设置在基础支架上部的主体支架;拉杆,其一端固定在一基础支架上,拉杆的另一端穿过预留通孔固定至另一基础支架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有效解决了地形受限情况下中间墩厚度受限,盖梁凸出部分影响行车道净空的问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无论永久结构还是临时结构都是施工现场普遍采用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公路及市政的桥梁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建设是解决立体交通的最常用方式,当既有道路宽度较大时,也可通过中间设置桥墩及盖梁方式解决。
当既有道路中间无分隔带时,两侧行车道之间的宽度往往较窄,这必将限制桥墩的厚度。当地形条件对上方桥梁高程存在限制时,这必将影响盖梁的高度,盖梁高度无法充分压减,就会带来盖梁两侧突出部分影响行车道的通行空间的问题。现有解决方案是改上跨桥为下穿桥或悬灌大跨度跨越,但下穿桥的适用性受地形条件限制多,悬灌大跨度跨越又存在造价明显升高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至少部分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其包括:永久结构,其包括:设置在道路中间的无盖梁薄墩,所述无盖梁薄墩上开设有顺桥向的预留通孔;设置在无盖梁薄墩上部的所述预制梁;临时结构,其包括:2个基础支架,在既有路宽度方向上,2个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无盖梁薄墩的左侧和右侧:设置在所述基础支架上部的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用于支撑所述预制梁;拉杆,其一端固定在一所述主体支架上,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预留通孔固定至另一所述主体支架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中,所述临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和所述预制梁之间的弹性支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中,所述基础支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基础支架与所述主体支架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预埋螺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中,所述主体支架采用型钢材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中,所述拉杆采用钢材材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中,所述预制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中,所述预制梁与所述无盖梁薄墩对应的位置上预留有连接钢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中,设置两组所述预制梁,既有路宽度方向上,2组所述预制梁分别位于无盖梁薄墩的左侧和右侧;2组所述预制梁中间设置有后浇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中,所述后浇带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中,所述预制梁与所述无盖梁薄墩之间设置有橡胶支座(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在既有路中间设置无盖梁薄墩的跨越结构至少具有如下之一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08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