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86226.X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87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思;杨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9/32 | 分类号: | D01F9/32;F26B25/00;F27D9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磨丝 密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石墨纤维生产过程,应用于出、入丝方向为水平面的预氧化炉、低温碳化炉、高温碳化炉、石墨化炉、干燥炉的密封装置技术领域。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由上密封条,上防磨杆,下密封条,下防磨杆组成。该装置解决了炉条磨丝导致纤维损伤的问题,能够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轻对丝束的损伤;当炉体内部炉渣随丝束运行至炉口密封条位置,挤压上部防磨杆,防磨杆在外力作用下抬起、转动,促进炉渣排出,排出后上部防磨杆下落,恢复原有开度,防止炉渣卡在炉口持续损伤丝束。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清理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石墨纤维生产过程,应用于出、入丝方向为水平面的预氧化炉、低温碳化炉、高温碳化炉、石墨化炉、干燥炉的密封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纤维属于一种脆性材料,当与其他物体摩擦时,极易出现毛羽。炉体密封条是碳纤维生产所需炉体设备的密封部件,目前的炉体密封条采用切割为长方体的上下两块钢板,在使用过程中,炉体密封条由于调整不到位、受自身重力移位等因素,会与运行中的碳纤维接触,使得与丝束之间形成滑动摩擦,对碳纤维损伤严重;此外,纤维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焦油毛丝,炉体内的焦油毛丝未及时排走易形成炉渣,掉落在丝束上部,随丝束运行至炉口,由于上密封条开度不存在可调余量,炉渣卡在炉口无法排出,持续磨损丝束,导致纤维出现断头、毛羽,制取单向预浸料时出现缺陷,影响复合材料的外观和使用性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方案之间在功能和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防磨和开度余量调节功能。当纤维束接触防磨杆,防磨杆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轻对丝束的损伤;当炉体内部炉渣随丝束运行至炉口密封条位置,挤压上部防磨杆,防磨杆在外力作用下抬起、转动,促进炉渣排出,排出后上部防磨杆下落,恢复原有开度,防止炉渣卡在炉口持续损伤丝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包括,上密封条,上防磨杆,下密封条,下防磨杆,上防磨杆和下防磨杆均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体两端有螺纹以及配套的螺帽作为锁定装置。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均为中间设置有凹槽的长方体,且凹槽的开口处两边上均设置有斜面板,斜面板与长方体一体成型,上防磨杆置于上密封条卡口下缘处,下防磨杆置于下密封条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讲,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固定于炉体的炉咀外壁。
进一步的讲,上密封条凹槽为矩形凹槽,上密封条凹槽卡口下缘宽度为上防磨杆外径的0.75-0.95倍,上防磨杆置于上密封条卡口下缘处,上防磨杆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体两端有螺纹以及配套的螺帽作为锁定装置,螺帽外径为防磨杆外径的1.05-1.2倍,内径与防磨杆外径螺纹相吻合,螺纹长度1cm-2cm,螺距1mm-1.5mm,上密封条为厚度为2-5mm的凹型结构,凹槽深度视炉体的炉咀大小而定。
进一步的讲,下密封条凹槽为浅“U”型凹槽,深度是下防磨杆外径的0.55-0.75倍,下防磨杆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体两端有螺纹以及配套的螺帽作为锁定装置,螺帽外径为防磨杆外径的1.05-1.2倍,内径与防磨杆外径螺纹相吻合,螺纹长度1cm-2cm,螺距1mm-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 当防磨杆与丝束接触时,可以随丝束运动方向转动,形成滚动摩擦,防止丝束表面磨损;2. 当有炉渣掉落在丝束上表面,炉渣随丝束运行至炉口,上防磨杆轻微抬起,转动,促进炉渣排出,保护纤维外观质量;3. 该密封条维护保养方便,停车期间只需拧开锁定螺帽,将防磨杆抽出清理,无需人工拆卸整个密封条,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4. 该上密封条、上下防磨杆均为为空心结构,具有减重效果,降低了因上密封条受自身重力移位造成损伤纤维的风险。5. 现有密封条磨丝时不易被察觉,本实用新型密封条具备提示功能,当巡检人员发现防磨杆转动说明存在磨丝现象,可及时调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862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流运输用真空保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发泡物填充的耐火型母线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