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太阳能调节的老旧小区智慧热网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572874.X | 申请日: | 2021-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81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F24D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太阳能 调节 小区 智慧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调节的老旧小区智慧热网系统,属于热力供应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供暖子系统、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分析云平台、热网控制子系统和室内采暖模块,供暖子系统包括二级热网,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供回水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热量表以及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与数据分析云平台信号连接;热网控制子系统包括外部热网控制模块和调节执行模块,调节执行模块与数据分析云平台和外部热网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外部热网控制模块与数据分析云平台信号连接;室内采暖模块耦合有太阳能热网。本申请具有管网供热精细化管理、降低热能损失的效果,并能够实现联合供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力供应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调节的老旧小区智慧热网系统。
背景技术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目前正在各地展开。老旧小区的冬季供暖一般采用集中式,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大多数集中供热管网施工粗放,也成为了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内容。老旧小区的二级热网往往仅由本地控制,采用大流量运行方式,并且缺少调节和计量装置,主要依靠经验手动调节,自动化水平低,热损失较大;老旧小区多为底层建筑,具备足够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空间资源,但是太阳能利用率较低 。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老旧小区的热网精细化调节和管理,减少供热过程中的热损失,实现二级热网和太阳能的联合供热,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调节的老旧小区智慧热网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太阳能调节的老旧小区智慧热网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太阳能调节的老旧小区智慧热网系统,包括供暖子系统、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分析云平台、热网控制子系统和室内采暖模块,所述供暖子系统包括二级热网,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安装在二级热网的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上的供回水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热量表以及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与数据分析云平台信号连接;所述热网控制子系统包括外部热网控制模块和调节执行模块,所述调节执行模块与数据分析云平台和外部热网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外部热网控制模块与数据分析云平台信号连接;所述二级热网与室内采暖模块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采暖模块耦合有太阳能热网;太阳能热网与二级热网的联合供热,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有效降低热力站供热能耗,节能减排效益突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二级热网的管路上安装供回水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热量表实时监测供热数据,并利用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实时监测,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分析云平台进行处理和挖掘,数据分析云平台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做出决策后反馈至执行调节模块,执行调节模块将指令传输给外部热网控制模块执行,从而对二级热网的供热情况做出调节,在不改变原网路构造的前提下,通过安装传感器实现二级热网的远程控制,达到老旧小区的热网精细化调节和管理,减少供热过程中的热损失,实现按需供热。
优选的,所述二级热网与室内采暖模块间接连接,所述二级热网的管路与室内采暖模块的管路采用第一换热器进行换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换热器实现二级热网和用户管路的换热,方便调节和控制,保证供热质量,节省热能。
优选的,所述调节执行模块包括位于二级热网的供水管路上的第一温度调节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温度调节器控制外部热网控制模块,从而实现二级热网的供水温度的调整,实现按需供热。
优选的,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无线信号采集模块,所述无线信号采集模块与供回水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热量表以及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无线信号采集模块与数据分析云平台信号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二级管网处利用无线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各种管网数据,之后由无线信号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分析云平台,无需铺设信号输送线,并且能够保证信号输送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728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